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0月21日20時訊(記者 吳思佳)10月15-16日,2020重慶市脫貧攻堅原創歌曲大賽入圍評審會在重慶華龍網集團4樓華龍文化藝術館舉行。經過評審專家2天的盲評,最終《傳承》《又聽山鄉吹嗩吶》《花開石旮旯》等30首歌曲入圍。
據了解,本次大賽由重慶市扶貧開發辦公室主辦,重慶華龍網集團、重慶市音樂家協會承辦。自大賽8月15日啟動以來,受到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在一個多月的作品征集中,組委會收到參賽歌曲380首。這些歌曲主題鮮明、形式多樣、風格各異,生動展現脫貧攻堅戰線干部群眾頑強作戰的精神面貌。
業界大咖盲評、公證人員監督 彰顯公平公正公信力
為確保評審工作的公平、公正、公開,活動組委會邀請了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四川省音樂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四川省文聯全委委員趙小毅,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四川省音樂家協會理事、著名詞作家余啟翔,四川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碩士生導師、四川音樂學院現代音樂研究中心成員昌英中等專家擔任專業評委;邀請政協重慶市第五屆委員會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市扶貧辦原主任劉戈新,市政府研究室原副主任、巡視員劉文耀,重慶市人大教科文衛原副主任委員熊婭,重慶市旅游局原副巡視員劉仁菊,重慶市文聯副主席、重慶市音樂家協會主席、重慶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院長、著名歌唱家張禮慧,重慶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 、重慶市群眾藝術館館長羅智敏協助評審。
據了解,此次評審采取評分評議結合的方式,根據參賽作品的主題性、原創性、藝術性等進行盲評——380首歌曲均隱藏詞曲作者以及演唱者相關信息,現場只播放音樂小樣。在初評階段,以計票方式評出100首重點復評歌曲。隨后通過復評評出30首歌曲,評委對評出作品再次進行充分討論評議,進行重點點評,一致同意后最終確定30首入圍歌曲。
此外,組委會還邀請了重慶市公證處的工作人員劉文婭、楊金奇全程參與評審工作,進行現場監督公證,并出具相關公證書。
接下來,組委會將對這30首入圍作品進行網絡展示和網絡投票,參考投票情況,綜合專家評審,依總分高低依次選出“重慶市脫貧攻堅十大原創金曲”10首、“重慶市脫貧攻堅優秀原創歌曲”10首、“重慶市脫貧攻堅原創入圍好歌曲”10首,并確定前三強。其中,評選出來的“重慶市脫貧攻堅十大原創金曲”、“重慶市脫貧攻堅優秀原創歌曲”20首獲獎作品將納入《重慶市2020脫貧攻堅原創歌曲》專輯進行推廣。
歌曲接地氣入人心 唱響脫貧攻堅主旋律
“一個好的作品要具備思想性、藝術性和傳唱性,可以說我們選出來的這30首歌都具備以上3個條件。”張禮慧說,“在評審的時候,我發現不少作品是根據真實故事創作的歌曲,非常接地氣。接下來,重慶市音樂家協會將從中選一部分歌曲,舉辦一場專場演唱會。”
“在脫貧攻堅這個特定主題下,參賽作品內容主要分為3方面,歌頌扶貧好政策、歌頌扶貧干部、歌頌貧困群眾脫貧前后的巨大變化和美好生活。”在劉文耀看來,此次大賽展現了重慶市脫貧攻堅工作卓有成效,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認可。
在本次活動的參賽者中,有三分之一是來自市外的作者。趙小毅說,“希望成渝兩地音樂圈今后能多溝通交流,碰撞出更多可能,攜手把巴蜀音樂推向全國、走向世界。”
“這300多首參賽作品中,有民族唱法、流行唱法、美聲唱法。歌曲表現形式也各有不同,比如歌詞非常質樸的《花開石旮旯》,是一首民謠風十足的歌曲。”余啟翔表示,參賽者對于脫貧攻堅這一主題有新的、不同的表現形式來展現,他感到非常高興。
昌英中是一名川音作曲系教授,對于作曲有很深的研究,對此次參賽作品,他不單單根據曲譜進行評審,“好的歌曲,不一定是高大上。就像《傳承》雖然是流行歌曲,但非常正能量,也易于傳唱。《花開石旮旯》可能在一些人看來有點‘土’,但很容易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成為一首網紅歌曲。”
按照活動的規則,為確保公平、公正、公開,接下來,30首入圍歌曲將進行為期三天的公示。公示時間為2020年10月22日至24日。公示期間,各音樂工作者、市民可以通過來電、來信、來訪、網上舉報等形式,署名對入圍公示的原創音樂作品進行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監督反映。
監督電話:023-63081628(重慶華龍網集團);023-67523571(重慶市扶貧開發辦公室)
附:30首入圍歌曲名單
主管: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 主辦: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重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重慶市作家協會、重慶華龍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6 www.nevadaplac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版權所有 ICP備案:渝ICP備11000637號-21 聯系我們 |關于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