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這個象征收獲的秋天,我們開始了一場行走。
我們穿梭在全市各大專業院團和各個劇場之間,通過和聲樂、曲藝、文學、文史、雜技等領域專家的深入交談,追尋重慶文藝事業和新中國共同成長的光輝歷程,努力還原在共和國70年的壯闊發展史詩中,重慶文藝事業砥礪前行的閃光軌跡,再一次印證在大歷史的天空下,個體命運和家國命運的辯證關系。
今天,就請各位網友隨著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的腳步,一起聆聽文藝大咖們的故事——
9月16日清晨,渝中區觀音巖中山一支路。
深秋的微風迎面撲來,讓人略感一絲涼意。清透如洗的碧空中,初升的太陽放射出溫柔的光,透過輕軌站前黃桷樹杈,給道旁一棟并不起眼的四層灰色老樓鍍上了一層金邊。
陽光下,老樓門牌上,“重慶雜技藝術團排演廳”十個大字格外醒目。
老樓走廊上,傳來了一串腳步聲,那聲音厚重、穩健,卻又如鼓點般緊湊。
重慶雜技藝術團團長陳濤
來到排練廳,腳步聲停了下來。
排練廳門口,出現了一位身著襯衣、西褲的中年男人。
他安靜地注視著排練廳里正在晨練的雜技演員,不時插話指點他們兩句。
這個男人,就是重慶市雜技藝術團團長陳濤。
在過去31年的人生旅途中,陳濤的生命隨著重慶雜技事業的發展一路延展,其間帶領雜技團斬獲了一系列殊榮。
從學員到演員再到團長,陳濤的人生就像一首關于夢想的“交響樂”。
2003年出訪澳大利亞巡演合影
第一樂章:“夢”之縈繞
——初識不知其意,再遇已是逐夢人。
愛上雜技,陳濤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家庭影響。
陳濤的伯父是雜技團樂隊指揮、伯母是頂技演員。由于親屬是雜技團工作者,他很小就接觸了雜技,甚至有長期在雜技團寄宿的經歷。
在寄宿的日子里,他經常出沒在訓練場,和演員們一起嬉戲說笑,也看著他們訓練。每當看到演員訓練驚險動作時,陳濤都會覺得驚心動魄。
久而久之,雜技演員們刻苦、執著的精神,漸漸印在了陳濤心間,也讓懵懂少年生出了一個夢想——有朝一日,也能像那些哥哥姐姐一樣,背懸鋼絲在空中“翱翔”,頭頂轉碟在舞臺上騰挪……
1987年,重慶雜技藝術團舉辦了兩期業余培訓班,吸引了數千人參與。年僅9歲的陳濤也報了名,順利成為進入業余培訓班的80多人之一。
陳濤演出期間的留影
培訓艱苦、枯燥而寂寞,但不服輸的陳濤一直沒有退縮。其間,他展現出的驚人爆發力和協調力,也得到了老師的認可。
1988年9月,重慶雜技藝術團從培訓班招收了30余名學員,陳濤也順利入選。
為期6年的專業培訓隨即展開。
進入學生隊后,陳濤的爆發力和協調能力在學員隊中脫穎而出。他主功力量類和跟斗類的訓練,其中一個角色就是“當尖”(高空危險角色)——在距離地面5米的高空不帶任何保險繩,完成高難度空中動作。
對陳濤來說,這些困難并不能讓他退縮。
在基本功訓練期間,除了每天老師安排的規定動作以外,陳濤總會加練動作。通過不斷的熟悉鞏固,讓他能夠很快進入下一個動作的訓練。
“學習過后就要鞏固,光掌握還不夠,需要形成一種‘條件反射’,以超乎尋常的熟悉幫助自己發揮出最好的表演水平。”陳濤的一句話點出了每一位雜技初學學員的心聲。
長期刻苦堅持讓他成長迅速,很快成為學員隊副隊長。此后,他帶領著同伴朝著雜技夢一路前行。1994年,長達6年的基礎訓練結束,25名學員隊員經過考核進入演員隊。
離雜技夢,陳濤又近了一步。
第二樂章:“夢”之初戰
——臺下礪劍五度寒暑,只為登臺“綻放”一刻 。
重慶雜技藝術團成立于1951年,是中國著名雜技團之一。成立初期,重慶雜技藝術團創作了許多如“頂竿”、“蹬技”、“舞流星”等優秀雜技和魔術節目,一度享譽全國。
但好景并不長,重慶雜技藝術團隨后陷入了一個漫長的低谷期,在全國性比賽中無一獲獎。
上世紀70年代,全國雜技院團發展迅猛。面對重重困境,重慶雜技藝術團一直在尋求突破口,走出困境。
1988年選拔的這批“新兵”,也由此被寄予了厚望。
1992年,重慶雜技藝術團發出公告,出征1993年9月國家文化部在貴州遵義舉辦的第二屆全國新苗杯雜技比賽。
1993年9月“爬桿”節目在遵義舉行的第二屆全國雜技“新苗杯”比賽中獲銀獎
聽到消息,當時還在學員期的陳濤很是興奮,同時也感到了極大壓力。
“這一仗關系著我們團在全國的聲譽,一定要打好!”陳濤說。
為了打好這場翻身仗,陳濤和年輕的隊友們肩負著全團的希望,進行了為期一年的集訓。
肩負的使命、責任的壓力、高強度的訓練......回想起那段時光,陳濤至今印象非常深刻。
清晨日出的朝霞、傍晚日落的晚霞,晚上透過訓練房玻璃窗折射的皎潔月光,日復一日,這些景象成了學員們一天里最美好的回憶。
1993年春節期間,重慶雜技藝術團接到了前往馬來西亞巡演的任務,對于新學員來說,這是一次難得登臺的機會,也是熟悉舞臺的最佳機會。學員隊踏上了為期三個月的巡演旅程,這也是他們這批學員首次出國登臺演出。
“聚光燈下,靜謐的舞臺等待著演員們大放異彩;臺下的觀眾聞聲趕來,等待著欣賞一場實力的對抗。”1993年9月,第二屆全國“新苗杯”雜技比賽在遵義如期開展,來自全國各地雜技隊伍集聚此地,展開了一場大秀“技”。此次參賽,重慶雜技藝術團帶去了《舞流星》《晃板翹碗》《蹬人》《爬桿》四個節目。
對于陳濤來說,走上全國雜技舞臺即是他藝術生涯的一道坎,也是他一直追求的夢,而這個夢似乎因為肩負著重振雜技團的責任而更加沉重。
這一切,都更加堅定了他們奪取勝利的決心。
經過兩場競賽,重慶雜技藝術團在第二屆新苗杯上取得了一金兩銀一銅的好成績,同時也實現了該團歷史上金獎“零”的突破。以陳濤為首的88級學員交了一份滿意的成績單,徹底打了一場翻身仗,讓重慶雜技的聲音再次響徹全國。
“站上頒獎舞臺的一刻,我覺得,五年的努力很值得!”陳濤說。
2004年赴日本演出
第三樂章:“夢”之傳揚
——揚帆出海,帶著重慶雜技闖入國際市場。
1994年,法國巴黎,第八屆“未來世界”國際雜技比賽拉開戰幕。
重慶雜技藝術團選送的原創節目《舞流星》首次參賽,并獲得該項賽事唯一金獎。
通過這次比賽,世界認識了重慶雜技。
經過1993年第二屆全國“新苗杯”雜技比賽后,重慶雜技藝術團1988級學員隊受到了全國矚目,在1994年到1997年,這批“新軍”連續4年被文化部派遣代表中國參加國際大賽,在國際舞臺上屢獲佳績,也讓發達國家的演出商看到了重慶雜技藝術團潛在的商業價值。
“好的藝術作品,如何才能產生商業價值?”陳濤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他的回答是:不能一味地“等、靠、要”,而要主動出擊、自尋出路,讓精品煥發出應有的價值。
2000年,重慶雜技藝術團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場,決定帶著原創節目出去闖一闖。
在陳濤的帶領下,他們首先來到日本。“初入日本市場的時候,根本不知道觀眾喜歡什么,于是我們只是演一些小節目,但并沒有站住腳跟。”陳濤回憶。
由于不熟悉國際文化市場規則,重慶雜技藝術團“走出去”初戰不利。
為了打開局面,重慶雜技藝術團積極與日本演出商進行洽談,了解市場需求,根據日本觀眾的喜好,對劇目做了細致調整,慢慢打開了市場。
陳濤帶隊演出時與著名藝術家合影
旗開得勝之后,重慶雜技藝術團將視野投向了更加高端的歐美市場,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2006年,時任重慶雜技藝術團副團長的陳濤有了新的想法——為了滿足國外市場需求,經團隊協商創排了改編自格林童話的大型情景童話雜技劇《紅舞鞋》,這部既有東方元素又有西方故事背景的雜技劇一經問世,就深得演出商的青睞。
隨著時代的進步,簡單的雜技節目已經不能滿足市場所需。為了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抓住觀眾的興趣,2009年,重慶雜技藝術團又專門為國外市場創排了雜技劇《花木蘭》。當這部融合了雜技、皮影、武術、變臉等多種民族藝術元素劇目呈現在國外觀眾面前時,國外觀眾被徹底征服了。
憑借《花木蘭》,重慶雜技藝術團在歐美主流演藝市場站穩了腳跟。
隨著《紅舞鞋》《花木蘭》的成功,重慶雜技藝術團撬開了國際市場的大門,也將重慶雜技藝術帶上了新的舞臺,兩部劇目也創造了多項演出紀錄,榮獲了國內多項文化大獎。
而這,也應證了陳濤和同事們“走出去”策略的正確。
“一味‘等、靠、要’是沒有出路的,要轉變觀念,善于洞察市場變化,在市場經濟中求生存,求發展。”陳濤說,雖然當時開拓市場的劇目只有兩部,但是把每一部劇都打磨成觀眾喜歡的精品,就能夠久演不衰。
什么是精品?對陳濤而言,精品就是要靠市場來檢驗,是觀眾能夠看到、能夠認可的作品。
第四樂章:“夢”之延展
——拓展創新,帶領魔術打響翻身仗。
時代在變化,科技在進步,觀眾的欣賞水平也在發生轉變。
面對不斷變化的需求,如何才能讓傳統雜技藝術在新時代發揚光大?
成為重慶雜技藝術團團長之后,陳濤陷入了深深的思考。2012年,陳濤履新重慶雜技藝術團團長。
上任之初,他做了一個重大決定:“重振魔術。”
當時,這個決定在雜技團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重慶雜技藝術團魔術節目《傘叢扇影》包攬IBM國際魔術大賽金牌、金獎、最受歡迎獎三大獎項
在重慶雜技藝術團成立初期,該團魔術曾有過一段高光時刻,但在上世紀70年代后魔術演員隊伍“斷代”問題突出,甚至一度出現沒有魔術演員的“囧境”。
陳濤決定徹底補上這一“缺口”。
2013年初,第九屆全國雜技比賽將在重慶舉行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這次比賽也是《中國雜技藝術振興規劃》出臺后舉辦的第一個全國比賽。
陳濤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天賜良機。
為了重振魔術事業,重慶雜技藝術團返聘了已經退休的魔術演員周昌容,讓她挑起魔術隊隊長的擔子,試圖以這位老將領銜尋找突破口。
周昌容回歸之后,立即就為參賽籌劃了魔術新節目《傘叢扇影》。
另一個棘手問題隨之浮現——魔術演員哪里來?
面臨著無演員的囧境,重慶雜技藝術團大膽嘗試——那就讓雜技演員轉型學魔術吧!對于零基礎的雜技演員來說,這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戰——
當時還是雜技演員的王雅琴、劉盈盈怎么也沒想到,她們會被選中“轉行”,接下了魔術這個艱巨任務。
一場艱辛而又充滿激情的“奇幻”之旅,由此在姐妹倆面前展開。
在魔術設計師劉樹正和隊長周昌容指導下,姐妹倆成長迅速,完成了從優秀雜技演員向優秀魔術演員的轉型。2013年10月28日,第九屆全國雜技比賽如期舉行,來自全國各地43個院團的51個雜技、魔術節目匯聚重慶,展開一場“技”的較量。
經過六天的比賽,重慶雜技藝術團《夢》榮獲雜技組金獎,魔術《傘叢扇影》榮獲魔術組金獎、編導獎、表演獎。
重慶雜技藝術團也由此成為全國雜技比賽有史以來第一個獲得“雙料金獎”的院團。這讓重慶雜技藝術團聲名鵲起——2014年12月,《傘叢扇影》榮獲中國頂級魔術賽事——“中國好魔術”全國魔王爭霸賽暨國際大魔術師杯邀請賽國際組金獎。
2018年7月,經過反復的打磨、修改,在美國舉行的IBM國際魔術大賽上,重慶雜技藝術團包攬金牌、金獎、最受歡迎獎三大獎項,在國際舞臺上實現大滿貫,打破了該項賽事自1922年以來無一團隊包攬三個金獎的記錄。
李南江榮獲第十屆中國雜技金菊獎
2018年10月,第十屆中國雜技金菊獎比賽在深圳舉辦,由該團李南江擔任主演的魔術《幻影飛鴿》榮獲了第十屆中國雜技金菊獎金獎,打破了重慶雜技藝術團建團67年來金菊獎“零”的突破。
……
捷報頻傳之際,陳濤的夢想再次達成——重慶雜技藝術團的魔術“短板”成功變成了“長項”。
2018年8月,西部唯一的國際馬戲城——重慶國際馬戲城建成投用。
這對重慶雜技藝術團來說,又是一個莫大的驚喜。而陳濤,也有了一個更大的夢想——
在陳濤規劃的藍圖中,這座馬戲城將逐步打造成為重慶文旅融合的新名片,連接世界的宣傳窗口,結合重慶南濱路的地理位置,逐漸形成一個集雜技、魔術、馬戲為主的文化產業園。
今年9月,重慶雜技藝術團再次面向社會招收了30名雜技新學員。
“就像當年院團培養我一樣,把他們培養成才,現在也成了我的目標。”看著這批“新兵”,陳濤忽然有了一種歲月倒流的“錯覺”。
重慶文藝網首席記者 陳發源
(本文圖片由重慶雜技藝術團提供)
主管: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 主辦: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重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重慶市作家協會、重慶華龍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6 www.nevadaplac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版權所有 ICP備案:渝ICP備11000637號-21 聯系我們 |關于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