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文藝網11月5日7時05分訊(記者 姜連貴)11月4日,由中共重慶渝北區委宣傳部、四川美術學院、西南大學美術學院在重慶兩江美術館聯合主辦的第二屆巴山蜀水中國畫展暨論壇“藝為人生 弦歌不綴”抗戰時期中央大學中國畫藝術及傳承藝術交流活動隆重舉行。
中國畫《大渡河上娘子軍》
記者在第一回合的老一輩藝術名家作品展覽上,發現了一幅畫名叫《大渡河上娘子軍》的中國畫精品,其畫功極好,署名“夏理揚”。如此精彩絕倫之作按理應該出自近現代名家之手,可書畫藝術圈都無人知曉“夏理揚”是誰?原四川美術學院工藝系主任楊麟翼和現四川美院李彤教授專門為此解開謎底。
這事還得先從全國美展談起。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簡稱全國美展),是最高規格、最大規模的國家級美術作品展覽,1949年——1965年共舉辦5屆全國美展,1966年——1978年12年間因其特殊原因停辦。1979年后是每五年舉辦一次,到2014年已成功舉辦了十二屆。
在1966—1978年的12年期間,全國美展停辦,但各省級美展還是在斷斷續續舉辦。1972年正值建軍45周年之際,時任四川省美協主席的李少言希望四川美院根據夏培耀老師的油畫創作構思繪出一幅關于軍旅題材的中國畫。
當時的川美主要領導非常重視此事,安排李文信與楊麟翼一起創作(當年李文信45歲、夏培耀36歲、楊麟翼31歲)。李文信在當時的中國人物畫壇已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人物畫《高原的早晨》參加1955年"第二屆全國美展";1962年人物畫《峽谷晨霧》參加"第三屆全國美展";1965年人物畫《昔日血淚》、《湄公河姐妹》、《趙一曼》參加"第四屆全國美展"。
1972年的楊麟翼還是參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師,與李文信是師生關系。當時的情況李文信完全可以獨立完成創作任務,但其一生淡泊名利師德極佳,加之十分賞識學生楊麟翼,視提攜有能力的后輩為己任,于是他便欣然同意與學生楊麟翼一起完成創作任務。
多次商議后他們確定用人物畫和山水畫的形式共同表現主題,作品取名《大渡河上娘子軍》。娘子軍雖然不是解放軍的主要力量,但她們是在以男性為主的解放軍領導下和敵人展開斗爭的不可忽視的重要補充力量。加入一個男性解放軍和一個男民兵來反襯“巾幗不讓須眉”之英姿颯爽,用浪漫主義的手法來描繪木筏上的娘子軍。用似像非像鐵索的淡墨線連接的兩山做遠景,讓人聯想起毛澤東“大渡橋橫鐵索寒”詩句。
題材與內容確定后,楊麟翼找來男、女模特交流并安排他們擺好造型,畫了多張形象動態速寫。經過反復推敲、幾易其稿、加班加點一個人最終獨立完成《大渡河上娘子軍》的鉛筆稿。可是如此之大的作品墨稿應在哪里創造完成為好呢?
當時正值盛夏,重慶很熱,1972年還沒有空調。如果吹風扇的話墨會干得很快,筆墨會干枯而不潤澤。經多方努力尋找,最后發現川美大禮堂舞臺下面的樂池既涼快又開闊,外面穿背心都熱里面穿長袖還冷,正是適合畫此大畫的好地方。
而當時管大禮堂的是人稱“一根筋”的老紅軍段云山,平時一般的院領導找說什么事他都懶得理。這次找到老革命商量場地之事,意外的是段卻爽快答應,可能是李文信老師平時為人謙遜人緣好加上軍旅題材對其味口之緣故。不僅如此,段老還積極協助找來桌子、木板等拼湊材料搭成臨時畫案。在大禮堂樂池的兩天中,涼快是涼快了,可在極度陰暗潮濕的環境中呆久了,一會衣服就會有水汽,很容易患上風濕性關節炎??衫罾蠋熡哪赜贸啥茧p流話說:“莫得來頭,我身體夯得住。”
李文信非常重視此次創作,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民國上好的宣紙、墨錠、朱砂等畫材來惜用。在樂池畫畫的幾天里,楊麟翼就給恩師磨墨當助手。他還用廣安話風趣的說:“給自己的老師當書童有啥子嘛!”
李文信根據楊麟翼的鉛筆稿一個人獨立執筆完成中國畫《大渡河上娘子軍》的最后創作。而鈐印不是用的姓名章,而是用了“借古開今”和“颯爽英姿”兩枚閑章??此撇唤浺?,實則有乾坤。筆墨仍是傳統功夫,畫水師法南宋馬遠,人物造型借用現代技法,可以說是有繼承有發揚,不就是借古開今嗎?“颯爽英姿”印章則來源于毛澤東1961年為李原慧照片題的詩“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p>
李先生題作者名更有意思。他們認為作者是誰不重要,屬于集體榮譽,就根據夏培耀、李文信、楊麟翼三人的姓“夏李楊”變成“夏理揚”。
1972(壬子)年該作品完成后多次參加四川省及全國展覽,展出后好評如潮。1974年夏培耀創作出同名油畫作品《大渡河上娘子軍》,發表于1974年《人民畫報》的封底。
壬子年后,李文信成為中國著名畫家、教育家;夏培耀曾是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主任;楊麟翼曾是四川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主任。
李文信于2006年駕鶴西去,除了楊麟翼和夏培耀老師,也就沒有人知道“夏理揚”這個畫家是誰了。
展覽現場四川美院李彤教授看到此作品后稱贊“筆簡形具,得之自然”,并特地說明“借古開今”是李文信先生特別喜歡的一枚閑章。市文聯副主席、市美協主席、四川美術學院院長龐茂琨也在現場認真欣賞此畫,稱贊說此畫是李先生山水畫與人物畫技法堪稱完美結合的典范之作。重慶畫院原院長、重慶中國畫學會會長周順凱也對該畫作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見證四川美院三教授的友誼、反映文革時期的時代特征、代表川渝近現代人物畫水平的《大渡河上娘子軍》,塵封40年后首次亮相重慶兩江美術館,引發了眾多美術愛好者的濃厚興趣,而畫里畫外的佳話也一時成為了美談。
匯集張大千、傅抱石、徐悲鴻等眾多藝術大家經典之作的展覽正在位于渝北龍頭寺公園的兩江美術館火熱進行中,這里不僅可以近距離欣賞藝術大家的名作,還可以了解重慶抗戰時期的美術歷史和突出貢獻,感興趣的市民千萬不要錯過了!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