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文藝網11月4日22時39分訊(記者 姜連貴)藝為人生,弦歌不輟。由中共重慶市渝北區委宣傳部、四川美術學院、西南大學美術學院共同主辦,渝北區美術家協會、重慶兩江詩書畫院、重慶兩江美術館協辦,渝北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四川美術學院中國抗戰美術研究中心承辦的第二屆巴山蜀水中國畫展暨論壇—“藝為人生 弦歌不輟”抗戰時期中央大學中國畫藝術及傳承”藝術交流活動今(4)日下午在重慶兩江美術館啟幕。
中共渝北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區文聯主席唐文武主持開幕式
四川美術學院教授、西南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著名美術評論家、本次活動學術主持人凌承緯
大家經典之作集中再現
本次展覽集中再現了抗戰時期中國最杰出的藝術家呂鳳子、汪采白、徐悲鴻、陳之佛、傅抱石、張大千、黃君璧、張書旂、吳作人等一代大家的經典之作,梁白云、蘇葆楨、楊鴻坤、譚學楷、岑學恭、何方華、駱映邨、黃純堯等從戰火硝煙中的中央大學校園走出來的優秀學子藝術作品,還將展出活躍在當今巴蜀畫壇上的優秀中青年藝術家作品。
重慶市文聯副主席、重慶市美協主席、四川美術學院院長龐茂琨
故宮博物院客座研究員蕭平致辭
對話中國畫藝術及傳承
據了解,國立中央大學不僅是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最高學府,也是抗戰時期國內規模最大、系科最全的大學。學校于1937年11月西遷,1937年12月在重慶沙坪壩復課。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是當時中國藝術教育的最高學府,其師資建設,人才引進,課程設置備受全國藝林矚目,在美術教育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相關鏈接:《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的美術教育史地位》點擊查看)
中共渝北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羅勇
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會長周勇
國立中央大學美術專業作為中國美術教育、美術創作的重要起點之一,開啟了現代美術教育的先聲,對中國美術教育體系的建構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抗戰時期,以中央大學藝術系師生為代表的中國藝術家在民族危難之際,以藝術作為武器,不但用藝術喚醒民眾,還孜孜矻矻于培育新人,他們由寧、滬、渝、穗、京而分散到全國各地,培育桃李滿天下,繪寫下振興中華丹青燦爛的畫卷。
重慶市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陳若愚宣布活動開幕
參觀展覽
來自中央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四川大學、華東師范大學、重慶大學、西南大學等專家學者齊聚兩江詩書畫院,圍繞抗戰時期中央大學的中國畫藝術及傳承展開了一次深度的學術探討和藝術對話。
展覽現場
以史為鑒 推動文藝創新
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系的師生以民族存亡大業為重,在極其困難的戰爭年代,實現了勇猛精進、莊敬日強的辦學宗旨,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卓越貢獻。舉辦本次活動,意在弘揚抗戰精神,以史為鑒,以先輩藝術家在艱難歲月對藝術的堅持與執著精神激勵和感染和教育當代文藝工作者,肩負時代責任和使命,繼往開來,傳承優秀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藝創新,提升文藝原創力,為文藝事業的繁榮興盛做出貢獻,中共渝北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羅勇在開幕儀式上的講話時表示。
展覽現場
據悉,此次展覽共展出作品共計百余幅,分兩個回合展出。第一回合展出時間為2018年11月4日—11月9日,第二回合展出時間為2018年11月12日—11月22日,展覽免費對外開放,歡迎廣大市民前往觀賞。
線上展覽:(點擊下方文字查看)
相關鏈接:
第一回合展出的藝術大家部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