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光影 上合風采 | 從片場至世界:一場電影節,讀懂重慶獨有的溫度與厚度
2025-07-06 12:00:00 來源:重慶文藝網

兩江潮涌,向光影而行。

7月3日-7日,以“科技光影·上合風采”為主題的2025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在永川舉行。

電影節期間,上合組織成員國和觀察員國約160位代表,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國電影制片人協會等100多位重量級嘉賓,中國電影集團、華夏電影等國內電影企業的700多位代表,清華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等知名高校的100多位專家學者相聚永川,共赴一場“電影+科技”的文化盛會。

2025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開幕式。活動主辦方供圖

5天時間里,舉辦開閉幕式、影片評獎、影片展映、電影合作論壇、聚焦國家單元、電影科技成果展覽、電影市場等11項活動,呈現一場科技賦能電影、交流驅動產業、合作匯聚力量的精彩盛宴。

這場電影節對中國而言,是繼2018年在青島舉辦首屆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后,時隔7年,中國再次舉辦這一盛事;于重慶而言,這場電影盛會不僅展現重慶深厚的影視基底,更是一次推動區域電影邁向融合化、體系化、產業化發展的盛會。

一場電影節,一次光影之約,彰顯了重慶電影獨有的溫度與厚度。

歷史回眸,重慶電影發展鏗鏘之路

光影交錯,流光溢彩。

7月3日晚,在2025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開幕式舞臺上,12個國家、12束光、12個銀幕模塊,共繪同一塊世界電影未來的銀幕,呈現一場現實與虛擬交融的視覺盛宴。

這是發生在永川科技片場二期內的一幕,首次亮相即驚艷,超5000平方米攝影棚所展現的滿滿科技感,讓國內外嘉賓為之驚嘆,這也是國際電影節盛典活動首次在電影科技影棚內搭建舉辦,讓電影人回到了熟悉的片場。

永川科技片場。永川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為何選擇重慶,落地到永川科技片場?其中原因有二。其一,“科技”是本屆電影節的一大特色,而在全國范圍內,永川科技片場以科技影視拍攝為核心定位,這一獨特優勢讓央視電影頻道導演團隊一眼便選中了它。

在硬件設施上,永川科技片場一期、二期,搭建西部最大3000平方米LED科技棚、5000平方米標準棚;在全國首創數字智能置景車間,配備工業化換景平臺,可快速從宇宙星空切換到都市街景,虛擬拍攝數量和技術保持全國領先。

正如達瓦(重慶)影像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陳亮所言,自永川科技片場建成至今以來,已服務近50部各類型的影視項目,其中包括了前不久在戛納獲獎的《狂野時代》、成龍主演的《熊貓計劃》、熱播劇《難哄》等。無疑,以“科技+影視”為發展模式的永川,正走在全國前列。

永川科技片場科技棚。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陳發源 攝

其二,是重慶擁有深厚的電影文化根基。1937年至1946年,隨著中國電影制片廠(簡稱“中制”)、中央攝影電影廠(簡稱“中電”)、教育部中華教育電影制片廠(簡稱“中教”)等內遷重慶,讓重慶成為大后方抗戰電影的中心,這期間,重慶共產生了近20部故事片和百余部紀錄片,如《東亞之光》《勝利進行曲》《火的洗禮》等,形成了鮮明的重慶電影特色,推動了重慶本土電影的前行。

在其后幾十年間,重慶電影依然活躍在銀幕上,如《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東流》以及《烈火中永生》等電影都與重慶有著緊密關聯。

直轄后,城市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特別是進入2000年,眾多導演紛紛走進重慶,開始有意識地用電影來表達重慶風土人情,帶動重慶電影進入新發展期。

2005年,隨著電視劇《龍虎人生》在江津白沙鎮取景拍攝,打開了白沙影視發展的大門。在抗戰時期,白沙鎮作為大后方區域性行政、經濟、文化和援戰中心,留存了眾多抗戰遺址,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為白沙打造老重慶影視基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吸引了不少劇組前來取景拍攝。

位于武隆的天生三橋,憑借獨特的“三橋夾兩坑”景觀,成為全球導演和影視創作者的拍攝圣地。自2006年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在此取景之后,武隆天生三橋迎來爆火,隨之吸引了包括《變形金剛4》《三生三世十里桃花》《P計劃》等眾多國內外知名影視作品在此取景。

兩江國際影視城。圖源:視覺中國
兩江國際影視城。圖源:視覺中國

2012年,因馮小剛導演的電影《一九四二》選址拍攝而興建的重慶兩江國際影視城,因具有濃郁的巴渝特點,成為眾多抗戰題材的取景地。兩江國際影視城的建成投用,也拉開了重慶電影向本土化、產業化方向邁進的序幕,更體現出重慶電影發展的地域特色和政策導向。

這一系列完備的影視基地配套,為重慶構建起了堅實的影視拍攝基礎,受到影視拍攝劇組的青睞,為重慶影視產業的發展注入了蓬勃動力。

魔幻氣質,影視劇組獨寵的“天然片場”

城市,因電影而美麗。

重慶,依山而建,山水環繞,江峽相擁,層層疊疊的建筑群,錯落有致?,成為網友口中的“8D魔幻城市”“賽博朋克城市”。

殊不知,重慶被冠以“魔幻感”之稱,最早也是源自于電影。

那是2006年,由寧浩執導的電影《瘋狂的石頭》多處取景于長江索道、羅漢寺、軌道交通等標志性地標,讓山城的多維立體空間“魔幻感”全景式呈現在大眾視野中,為觀眾帶來一種奇妙的視覺沖擊。

隨著城市熱度不斷上升,重慶獨特的魔幻地形、厚重的歷史文化、旖旎的自然風光、濃濃的煙火氣息,令其成為備受影視劇組青睞的“天然片場”之一。

VCG211369806239
洪崖洞。圖源:視覺中國

從2016年開始,重慶越發成為電影銀幕熱愛的寵兒,隨著《火鍋英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鋌而走險》《中國機長》《少年的你》《受益人》《堅如磐石》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電影相繼上映,重慶電影以及銀幕上的重慶形象迎來了一個又一個高光時刻。

正如中國著名電影制片人任仲倫所言,重慶在電影拍攝上具備很大的優勢,無論是歷史文化,還是當代生活,都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重慶在地域電影當中獨具特色。

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平均每年到重慶拍攝創作的影視劇組超過300個,影視版圖里的“含渝量”越來越高,這座充滿魅力的城市,吸引著無數電影人的目光。

政策激勵,助力建設西部科技影視產業創新高地

重慶電影的發展,不僅得益于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風貌與深厚多元的人文歷史底蘊以及硬核的片場設施,還離不開政府出臺的一系列鼓勵影視創作的政策。

具體來說,重慶在2021年發布了《重慶市“十四五”電影業發展規劃》,實現“拍重慶”持續向“重慶拍”轉變;出臺《重慶市電影扶垚計劃管理辦法》,開展本土市民、本土企業、本土院校電影扶持計劃;今年1月,發布2025年全市重點電影項目;今年5月,重慶《重大文藝精品項目資助和獎勵辦法》出臺,扶持文藝工作者推出具有重慶辨識度、全國影響力的文藝精品。

微信圖片_20250705164351
《重慶市支持科技影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激勵政策》發布。第1眼TV-華龍網 王景行 攝

今年7月5日,我市出臺《重慶市支持科技影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激勵政策》,圍繞產業全鏈條推出高標準扶持措施,建設西部科技影視產業創新高地,助力電影強國和新時代文化強市建設。

除一項項扶持政策外,我市還在影視拍攝服務上下足了功夫,讓來渝影視劇組不僅能享受豐富的拍攝資源作為支撐,更能享受完備的影視拍攝服務。

由重慶市電影制片行業協會建立運營的重慶市影視拍攝一站式服務平臺,建立完善影視器材、服化道配置等12類制片服務鏈,已累計服務《堅如磐石》等劇組500余個,協調拍攝場地近5000處。

2024年,“數字文化·光影重慶”應用上線,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5G、VR等技術手段,聚焦影視線上綜合服務,整合了全市拍攝資源,建立VR場景數據庫,優化服務流程,匯集行業資源,通過“線上+線下”,為全國來渝劇組提供優質便捷的全流程全鏈條服務。

74cee3ce100b4344b6cf39e62cef87af_wh850x566
重慶青年電影展。資料圖

不僅如此,重慶還積極舉辦各類電影活動,來提升城市電影影響力。2024年,重慶舉辦首屆中國·重慶科技電影周,成為國內首個聚焦“電影科技”的專業活動;由本土電影人發起,連續舉辦12屆重慶青年電影展;依托重慶先鋒藝術電影展,挖掘全國青年藝術電影人才;舉辦2025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促進國際電影交流等。

魔幻的城市氣質、貼心的一站式服務、火熱的電影氛圍、完備的影視基地……重慶已然成為眾多影視劇組寵愛的天然取景地。

以節促合,架起跨越文明的交流紐帶

以電影之名,連接世界多元文化。

今年是世界電影誕生130周年,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自2018年在青島舉辦首屆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后,時隔7年,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再次來到中國,來到重慶。

電影作為跨越語言與文化的藝術形式,是上合組織國家情感的紐帶,也是文明交流的橋梁。

于中國而言意義重大,于重慶來說影響更是深遠,是深化合作交流的重要平臺。在上合組織的10個成員國里,中國、印度、俄羅斯的電影市場均位列全球前十,其中合作機遇不可謂不多。

5b26d55806874a3ba0edbdecbd3754de_wh2275x1279
電影市場啟動。第1眼TV-華龍網 王景行 攝

作為此次電影節舉辦地的重慶,與上合組織淵源頗深:

2019年上合組織地方領導人會晤在重慶成功舉辦;2021年8月,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數字經濟產業論壇在重慶成功舉辦;2025年6月,來自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上合組織國家的200余名客商,參加了2025重慶與上合組織國家地方經貿合作洽談會;重慶師范大學與莫斯科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合作開辦了重慶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攜手打造高水平音樂學府……這些合作成果,為深化電影等多領域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本次電影節,作為重要活動之一的電影市場,來自白俄羅斯、伊朗、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俄羅斯等上合組織國家帶來具有各自文化特色和合作潛力的電影項目、劇本、版權資源,尋求與中國以及其他上合組織國家的深度合作。

fa210f4289e6471880576b3a49d38478_wh4096x2304
各國電影人圍繞展映影片與合作項目展開熱烈交流。第1眼TV-華龍網 王景行 攝

各國電影人在各展臺間穿梭,忙著交流電影、尋求合作、交換名片,有的還圍繞展映影片與合作項目展開熱烈交流。

活動現場,多位外賓紛紛表達了對中國、對重慶的熱愛,希望未來展開合作。巴基斯坦導演烏邁爾 · 納西爾 · 阿里說:“重慶是我見過的最佳拍攝地之一,適合很多類型的電影在這里落地,重慶作為影視產業樞紐極具潛力,除了拍攝,也期待不久后能在這里開展工作,來重慶拍電影。”

“不論是電影市場、發展方向、產出數量,還是電影的技術,這些經驗都非常值得學習,這次活動推動了交流,也促進了合作。”塔吉克斯坦電影人協會主席薩法爾 · 哈克多多夫如是說。

在中國電影聯合展臺,《唐探1900》《抓娃娃》《哪吒之魔童降世》《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等多部國產佳作吸引了眾多海外電影人的目光,大家彼此互動交流,謀求合作,推動優秀中國電影“走出去”。

在閃亮影業董事長沈健看來,電影作為跨越文明的通用語言,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與上合組織國家加強電影產業合作,能讓中國電影在多元文化語境中找到更好的表達。

cdfe54dadfb04150b5d0d4b41604ab90_wh2275x1279
中國電影聯合展臺。第1眼TV-華龍網 王景行 攝

本次電影節,中國電影制片人協會發起成立了“上合組織國家制片人聯盟”,為電影人搭建電影產業長效合作平臺,建立涵蓋聯合制作、版權交易、人才培訓的全方位合作框架,實現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產業務實合作。

電影節還發布了“2025上合組織國家電影人才培訓計劃”,向上合組織成員國發出邀請,推薦優秀電影導演和制片人來華,在北京和重慶雙城展開交流學習,讓國際電影人與中國電影產業深度互動。

光影傳情融上合,破浪前行揚遠帆。

一場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架起重慶連接世界的文化交流紐帶。

文/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陳發源 王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