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劇《絕對考驗》是重慶歌舞團歷時三年打造的精品之作,無論是形式的創新還是審美的超越,都突破了革命英雄題材戲劇的表達程式。現實與夢境的交錯,假我與真我的交織,虛虛實實極具藝術張力。觀眾沉浸其中,被亦真亦幻的舞臺情境所感染,與“萍”的內心世界形成深刻共鳴,完成了一次超乎尋常的審美體驗和精神洗禮。

舞美聲光構建戲劇時空
《絕對考驗》的舞美設計令人嘆為觀止,導演將地域特色、先進科技與藝術空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9米高臺、3米樓梯、6塊冰屏的推移組合與投影變幻,極大地豐富了表演空間,巧妙地構建了戲劇時空。
金屬鋼架制成的高臺冰冷、堅硬,物的質感與故事情境融為一體,觀眾分明地感受到了敵我斗爭的冷酷、嚴峻。高低錯落的鋼架起落升降,變化出吊腳樓、碼頭、街巷等場景,實現了時空的快速轉換,山城味兒和科技感十足。演員在高臺上跳舞,懸于半空的表演,營造出如履薄冰、危機四伏的氣氛,讓觀眾繃緊了心弦。
樓梯的運用也十分巧妙,“萍”與“K長官”第一次交鋒時,樓梯的旋轉、平移、組合、分離,變化出不同的造型,與舞蹈動作的靠近、試探、對峙、逃離密切配合,把繁華熱鬧背后隱藏的波詭云譎展現得淋漓盡致,在視覺效果上華麗又時尚。
此外,劇中還多次運用到“門”。“門”是一種符號,是“萍”的內心世界的意象化表達。“門”是通道、是渴望,“門”的運用,實現了現實世界到精神世界、情節敘事到人物抒情的轉化,藝術地構建了戲劇的時空。

舞臺蒙太奇講述光輝人生
講故事不是舞劇的優勢,但又不得不講。如何把英烈的故事講好,《絕對考驗》在敘事方面做了很多大膽的嘗試。《絕對考驗》打破了傳統舞劇平鋪直敘的敘述方式,綜合使用了倒敘、插敘、旁白、夢境等手法,達到了舞臺蒙太奇藝術效果,讓故事精彩凝練、生動感人。
舞劇第一場,出現一塊編號“253”的牌子和女囚的投影。隨著“砰”的一聲槍響,女囚后仰、彎腰、定格。開場即故事的結局,但又有留白,激起觀眾“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在節奏上,好像交響樂將高潮部分放在序章,然后再放慢節奏,徐徐演奏整篇樂章。
后面幾場,基本按照事件發生的脈絡敘事,但又穿插了夢境和回憶,展現出“萍”內心的掙扎、矛盾與孤獨。這種表現手法,借鑒了文學中的獨白和描寫,讓人物更加立體,拉近了英雄與凡人的距離,一個情感豐沛、有血有肉的革命女性形象赫然呈現。

舞蹈語匯表現情緒和意境
舞劇的優勢是通過肢體動作來傳情達意。《絕對考驗》不拘一格,用現代舞、民族舞、國標、街舞等舞種來塑造情境、表達情感,打破了舞蹈的界限。《絕對考驗》的導演丁偉認為:“應該用當代的創作理念、藝術語匯和表演樣式,讓舞劇變得深刻又好看。”這樣大膽的創作方式貼合了時代的審美觀,拉近了年輕觀眾的距離。
“萍”與K長官的第一場雙人舞,用探戈的進退舞步表現出兩人的相互試探、爭鋒相對。“萍”被捕后,與K長官的第二場雙人舞則以方桌為道具,兩人推動方桌,身體在桌底滑行的片段堪稱經典,將驚心動魄、險象環生的敵我斗爭表現得淋漓盡致。這兩段舞蹈塑造的是情境,是故事情節的一部分,通過巧妙運用舞種和道具還原了情境之真。
“萍”也有很多獨舞。比如,她接到任務來到重慶,假扮成交際花,由抗拒到接受這樣一段心路歷程。她拉扯旗袍的姿勢、扔掉高跟鞋的動作、蜷縮在方桌上的背影以及重新涂上口紅的小細節,細膩地表達出內心復雜的變化以及“大我”戰勝“小我”的過程。再比如,“萍”在孤獨和絕望中,從容赴死,她將半張臉涂上口紅,后仰、彎腰、屹立不倒,這個動作是和開場的呼應,表現出革命英雄受盡磨難仍然堅貞不屈的崇高。這兩段舞蹈表達的是心理,是人物的抒情,通過演員豐富的表情、細膩的動作和特殊的舞蹈語匯再現了精神之真。

虛實真假展現藝術張力
“萍”的表面身份是一個交際花,真實身份則是一名共產黨員。如何表現隱蔽戰線的激烈斗爭、共產黨人的堅貞不屈?舞劇《絕對考驗》藝術地將舞美燈光、舞蹈語匯和內容敘事融合在一起,為觀眾演繹了一段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的歷史故事。華麗的歌舞場是虛,潛伏的兇險是實;八面玲瓏的圓滑是虛,忠于信仰的堅定是實;在舞劇的結尾,“萍”走向天梯,那虛幻的光芒中卻閃耀著信仰之真。整部劇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虛實實,真真假假,呈現出巨大的藝術張力。但虛與實,真與假之間觀眾該如何分辨?導演巧妙地用藝術手法給了觀眾暗示:群舞和全景是表面的假,獨舞和特寫是內心的真。不得不說,用舞劇這一“無言”的戲劇形式來表現地下潛伏工作,似乎再合適不過,劇情與劇種有著潛在的默契,言語說不清道不明的,舞蹈卻能清晰明了地表達。
(文/重慶市藝術創作中心胡佳渝 圖/重慶歌舞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