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吳洪浪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十三五”規劃迎來圓滿收官,“十四五”規劃順利開啟。撫今追昔,短短的十多個五年規劃,從橋梁到水利,從交通到能源,從航天到礦產等等,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實現了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生態的全方位發展,創造了人類經濟增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持續時間最長的高速增長奇跡。成績的背后,是一個五年接著一個五年干的偉大氣魄和力量!
全局謀劃,籌劃為先。規劃對于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中國成立以來,從“一五”到“十三五”,勾勒出中國發展進步的歷程,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事實證明,五年規劃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安排,更是中國之治的成功密碼。
一切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編制和實施五年規劃同樣如此。從買布料自制服裝到穿出時尚、穿出品位;從簡陋土房到小區高樓、郊區別墅;從自行車到時速350公里的復興號……五年規劃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將實現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充分體現了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
集中力量辦大事。“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五年規劃明確的發展戰略和重大任務,需要發揮舉國體制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才能讓發展藍圖走向現實。從“一五”起步工業建設,克服一切困難建立起獨立工業體系,到“十三五”舉全黨全國之力決戰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項項重大任務順利完成的背后,無一不是來自科研、產業、資金、人才等全方位的合力。我們黨正是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把有限人力、物力、財力集中起來,集中各個方面的力量,全國一盤棋、上下一條心,高效執行、有力推進,從而創造出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
重大工程引領帶動發展騰飛。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每一個五年計劃和規劃,國家都要確定百余項重大工程項目作為帶動經濟強勁發展的火車頭。“一五”時期,長春第一汽車廠、三門峽水電站等156個重工業為主的項目,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十三五”時期,京雄城際鐵路、中歐班列、港珠澳大橋等165項重大工程項目凸顯戰略性和牽引性,代表著世界科技發展和產業變革方向。從“一五”到“十三五”,近2000項重大工程項目,拉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歷史成就,發生了深層次、根本性歷史變革,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于此庚子年末,新局即將大開之際,我們尤須謀好篇、開好局、起好步,“十四五”規劃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規劃。相信在“十四五”規劃的指導下,下一個五年國家發展更快,未來的日子會更好!
(作者為重慶市雜文學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