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7日22時訊(記者 肖順財)為進一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建設,文化和旅游部于今年6月啟動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受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委托,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立即全面開展了推薦申報工作。
申報工作部署會議
經各區縣(自治縣)文化旅游委及有關單位的自薦、市級專家評審委員會評審通過、提交重慶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等諸多程序,從我市2018年12月31前已公布的511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中遴選出了一批具有豐富內涵和杰出歷史、文化、科學價值的項目,組成30個項目,擬申報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推薦項目共涉及8大類別,包括傳統音樂類2項,傳統戲劇類2項,曲藝類1項,傳統美術類7項,傳統技藝類6項,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類2項,傳統醫藥類5項,民俗類5項。其中,7項為合并申報項目,按照以類相從的原則,對各具特色又性質趨同的傳統技藝打捆申報,最大限度整合地方文化資源,體現地域文化的代表性和多樣性。
專家評審會
目前,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工作部署,我市已經完成了30個推薦項目申報資料網上平臺的填報提交工作。下一步,將根據文化和旅游部對網上提交的推薦申報材料的審核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申報文本、圖片、視頻及相關資料;審核通過后,提交推薦申報材料原件與復印件。待文化和旅游部后續評審程序通過,報經國務院研究同意并公布。
申報片拍攝現場
截至目前,重慶市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44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6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