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文藝網7月10日14時訊 千絲萬縷不同色彩的繡線,大小不一的繡針,在飛針走線中,絲線時而上下飛舞,時而縱橫交織,在一雙巧手中,花鳥、動物、山水、人物漸漸顯現出雛形……在磁器口古鎮沙磁巷里,有位遠近聞名的繡娘,她叫閆永霞,是重慶市工藝美術大師,也是重慶亂針繡的第三代傳承人。
閆永霞把平齊光亮的蜀繡技藝與針法活潑的亂針繡融為一體,根據畫理創造出來的沙磁亂針繡,作品層次感強、色彩豐富,特別是人物方面,繡工精細、生動真實。日前,沙磁亂針繡入選了重慶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走進閆永霞的繡坊,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做工精致的刺繡。水墨山水、城市風貌、花鳥蟲魚……經她的巧手“精琢”后,變得栩栩如生。
耳濡目染
與刺繡結下不解之緣
“我小時候就跟媽媽學過刺繡,不過那是北方女人擅長的女紅,風格比較粗獷。”閆永霞祖籍是河北,她告訴記者,她5歲時就喜歡看媽媽拿著針和線在布上繡些動物、花卉什么的,那時她打心底里羨慕媽媽那雙靈巧的手。
后來,閆永霞的媽媽見她喜歡,就給一塊布,一根針,讓她獨自練習,老虎鞋是她的第一件作品。“當時我沒有想到,這根針會成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成為我的理想主題?!遍Z永霞說,從學校畢業后,她到地質隊當臨時工,跟著地質隊從四川鄰水搬遷到了重慶。有那么幾年時間,因為工作的原因,她的刺繡一再被放下。1999年與丈夫羅守軍結婚,婆婆把家里珍藏了幾十年的繡花圖冊,傳承給了會日用刺繡的她。
“最初學習亂針繡時,還沒有被定為‘非遺’,那時就四處拜師學藝,丈夫在網上幫忙下載一些與刺繡相關的資料,打印成冊學習?!遍Z永霞回憶說,后來購買到了舊的《蘇繡技法》和《亂針繡技法》,這兩本書極大地提升了她的刺繡技藝水平和理論知識。
直到2008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讓閆永霞知道重慶有個亂針繡大師楊世華。閆永霞聽說,楊世華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把亂針繡發揚光大,在楊世華教授亂針繡的同時,也一直希望找到年輕而有志于刺繡為生的學生。經過一番努力,這一年,閆永霞正式拜楊世華為師,并有幸成為其關門弟子。2009年,才拜師到楊世華門下不到半年的閆永霞,就與楊世華合作了《五牛圖》,作品在當年舉辦的重慶市第二屆工藝美術展覽會上獲得了銀獎。這次獲獎也使閆永霞堅定了做職業繡娘的信心,“我辭去了穩定的工作,成了一名毫無生活保障的手藝人。”閆永霞說,第二年,她便在三峽博物館出售自己的繡品。
結合畫理和繡理
創新亂針繡技法
“在以蘇繡、蜀繡為主的傳統刺繡中,每一針之間是緊密相接,并且呈同一方向排列。但在亂針繡中,針法長短不一、方向不同且互相交叉,并運用分層加色的手法,使得在色彩上更為豐富?!遍Z永霞一邊忙著自己的繡品,一邊說道。閆永霞向記者介紹,沙磁亂針繡是她把畫理與繡理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來的一種刺繡藝術,是利用特殊的亂針技法制作的“針畫”。這種繡法以針代筆,以線代色,制作前要先畫好素描稿和色彩稿,制作過程也比一般刺繡要復雜,創作周期漫長,一幅普通的人像繡品工期就達三個多月,有的精品更是要花費一兩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因為注重色彩層次、光色透視,亂針繡特別擅長表現西洋油畫的效果。
據介紹,閆永霞繡坊內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根據名畫改繡出來的。“這些作品畫幅不大,制作卻相當費時。比如,我手上正在繡的是一位畫家的作品《心門》,已經繡了8個月了,至少還需一個月才能完成。這幅作品所用的絲線有300多種顏色,其中光繡苗族姑娘的皮膚,就需要用到三四十種顏色的絲線?!遍Z永霞指著手頭的作品說。
閆永霞表示,在店內眾多作品中,自己最滿意的是一幅名叫《夏韻》的刺繡作品,也是自己繡的最久的作品,花了3年多的時間才完成?!八歉鶕嫾叶瓭尚鄣淖髌穭撟鞫鴣恚~子采取的是蜀繡手法,絲瓜采取的是亂針銹,看起來更有層次感,更逼真?!遍Z永霞說,其中絲瓜的神韻最難描繪。為了找到重慶絲瓜皺皮的感覺,她多次請畫家到現場指導,前后拆繡了5次,才最終完成。
開店授徒
展示傳承刺繡工藝文化
2011年,在磁器口古鎮管委會的支持下,閆永霞在磁器口正街29號開設了“沙磁亂針繡坊”。在這里,不但可以系統展示她的作品,還可以現場授徒,并向游客展示刺繡工藝的全過程。
能夠在寸土寸金的磁器口正街上開店,雖然得到了古鎮管委會大力支持,但閆永霞還是感到壓力不小,開店的費用幾乎耗光了她與老公的全部積蓄。閆永霞說:“我其實沒有想得太多,就是想店鋪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這樣我就可以有更多精力帶徒弟,搞創作,自己創作的精品也能夠多留一些下來?!?/p>
自從閆永霞在磁器口開店以來,前來拜師學藝的人絡繹不絕?,F在,閆永霞已在磁器口、民國街等地,開設了三家門店,一邊售賣繡品,一邊開班授藝,已培養“繡娘”200多人。他們中既有退休職工、公司白領,也有公務員、大學生等。然而熱鬧的景象背后,閆永霞也坦言,“真正想把刺繡當職業的,立志傳承亂針繡的人其實不多。在她的學員中,更多地是把刺繡看成是一種‘修煉’,一種尋找安靜的方式?!睘榱藗鞒衼y針繡,閆永霞為此想盡了辦法、也付出了很多精力。
在她的徒弟中,兒子羅澤霖對刺繡的興趣愛好無疑讓閆永霞感到最為高興。閆永霞說,兒子讀小學三年級時,就自發跟她學刺繡,開始是繡著好玩,后來興趣越來越大。幾年前,他繡的一幅徐悲鴻的《奔馬》小品,就賣了500塊錢,他還用這筆“巨款”去讀了一個素描培訓班,“現在兒子高中畢業后,還將繼續學習蘇繡等技巧,把刺繡文化傳承發揚光大?!?/p>
除此之外,閆永霞也盡可能地走出繡房,到外邊去培訓學員,讓更多的人接觸、了解甚至喜歡上刺繡。“現在大家都在談追夢、圓夢。我的夢不是別的,就是想能把亂針繡的技藝傳承好,發揚光大。這是前輩們留傳下來的好東西,是我們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不能說丟就丟了 ?!遍Z永霞說。
(圖文 沙坪壩區新聞中心記者吳楠)
刺繡《葡萄》(40X53)2013年第二屆貴州凱里銀飾刺繡展金獎
《 自然之王獅子》 (30X40)2013年,重慶第六屆工藝品展覽金獎
刺繡《竹海》(60X140) 2014年第七屆工藝品展覽金獎
《亂針繡-純真》(103X50)2015年第50屆全國工藝品“金鳳凰”新產品創新大賽銅獎
母愛(100x50)2017年第二屆工匠杯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