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文藝網5月26日12時15分訊(記者 張義 攝影報道)昨(25日)晚,重慶美術館《蒙娜麗莎的微笑和文藝復興——貝利尼家族收藏特展》開啟釉上之夜,來自國泰·釉上美術院各校區的100組家庭在這里開啟一堂“美育課堂”,孩子和家長們零距離欣賞大師作品,享受藝術之夜。
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起于14世紀初期,止于17世紀中期,文藝復興最先在意大利各城市興起,以后擴展到西歐各國,于16世紀達到頂峰,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此次特展分為“不朽之作:文藝復興大師譜系”、“家族傳承:貝利尼家族收藏史”和“藝術與宗教:文藝復興時期人文精神”三個篇章,將合計展出文藝復興時期大師油畫、雕塑、宮廷皇冠等100余件藝術珍品。
活動中,100組家庭分組進行參觀,在專業指導老師的講解下,認識了文藝復興三杰,了解了人文精神的覺醒,聽取了達?芬奇時代肖像《蒙娜麗莎》的創作故事和軼聞傳奇,以及米開朗基羅創作雕塑《大衛》和《磨刀工人》歷史背景和不同意義。
重慶市美協副主席徐亮表示,中西方有著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中西方繪畫思想等各方面也有較大差異和區別,但他認為,中國畫與西方繪畫從本質上來說是一樣的,都是對于美學的追求,人文精神的體現和享受。徐亮說,帶孩子來感受這些藝術品,不是為了敬畏,而是為了親近,他倡導,讓看畫變成最基本的感官與知識的游戲,通過藝術美的欣賞與創作活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開拓他們的視野。
國泰·釉上美術院相關負責人陳光來介紹,目前,少兒美術教育已成為一種顯化的教育門類和形式,現階段傳統少兒藝術教育的培養方式,已不能順應社會的發展需求。國泰·釉上美術院自2013年成立至今,始終秉承“美學教育讓孩子受益一生”的辦學理念,嚴格管理教學質量和優質的教學服務,致力于為重慶文化藝術教育的發展作出應有的積極和努力。他們希望,孩子們通過釉上之夜,能夠學習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優秀藝術文化,開闊視野、增長見識、陶冶情操、提高藝術素養和審美感知能力。
看完大師的作品,小小美術家們還在老師的指導下,拿起畫板一起臨摹大師們的杰作,他們帶著自己對作品的理解,畫出心中最美的故事。
當天晚上,展覽還同步展出了釉上美術院學員的百余幅優秀作品。
重慶市原副市長、政協副主席竇瑞華,市美協副主席徐亮,重慶市著名美術教育家、重慶國畫院副院長、中山書畫院院長張春新,重慶市民革市委常委、市首席文物專家、原市政協常委、市政協文史委副主任、市文物局副局長林必忠,感動中國十大民族人物、重慶十大公益影響力人物、重慶市殘疾人企業家協會名譽會長傅強,江北區美協主席段剛,渝中區政協副秘書長兼重慶中山書畫院副院長劉靜等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