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白鶴梁2019年國際博物館日暨文化遺產宣傳月新聞發(fā)布會上獲悉,為進一步保護好白鶴梁題刻這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我市正在進行方案論證,擬在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周邊擇址,建設白鶴梁國家水文遺址公園。
白鶴梁位于涪陵城北、長江之中,是一道長1600米、平均寬度15米的天然石梁。白鶴梁題刻始刻于唐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前,被譽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鶴梁雙鯉石魚水標,是全世界唯一以魚眼作為觀測記錄枯水水文信息的標尺,其所記錄的水文信息,對長江流域的農業(yè)生產和長江水運經濟、水運航行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白鶴梁題刻現(xiàn)存題刻165段、石魚18尾、觀音像2尊、白鶴1只。囊括了唐宋以來各派書家遺墨,其中尤以黃庭堅“元符庚辰涪翁來”最為著名。1988年白鶴梁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2012年、2017年均被列入《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2003—2009年,歷時7年,我市建成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并于2010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為“世界首座非潛水可到達的水下遺址博物館”。
“為了進一步保護和挖掘白鶴梁題刻的獨特價值,我市正在進行科學論證,擬建設白鶴梁國家水文遺址公園。”白鶴梁水下博物館一負責人介紹,目前,白鶴梁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由于現(xiàn)今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容量有限,加上保護需要,游人無法與題刻零距離接觸。
為此,借鑒國內外的經驗,我市擬在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周邊另行擇址,建設白鶴梁國家水文遺址公園,按照1:1的比例,復原題刻密集區(qū),讓更多人能夠“親密”接觸白鶴梁題刻,近距離感受其歷史文脈。目前,水文遺址公園初步方案已經出爐,專家正在對3個方案進行對比和論證,力爭早日開工建設。
相關新聞》》
我市將舉辦白鶴梁系列文化活動
記者從白鶴梁2019年國際博物館日暨文化遺產宣傳月新聞發(fā)布會上獲悉,5月18日起,重慶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將舉辦5·18國際博物館日暨文化遺產宣傳月系列活動,進一步加強白鶴梁水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5·18國際博物館日暨文化遺產宣傳月系列活動以“博物館·連通未來”為主題,將開展3項國際性活動。一是參加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三屆全球水博物館網絡會議;二是在涪陵舉辦“水文化遺產與人類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三是開展“當白鶴梁遇上百老匯”活動,匯聚美國百老匯文化和中國白鶴梁題刻文化,激起中外文化碰撞的火花。
與此同時,該活動還會有系列研學和優(yōu)惠活動,包括故宮學院(重慶)大講堂講座;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半價門票優(yōu)惠等。市民可通過博物館官方微信公眾號獲取所有活動相關信息。(記者 王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