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退休,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接任。單霽翔和重慶頗有淵源,曾多次來過重慶,2017年10月,到重慶講學的單霽翔在南濱路的安達森洋行舊址,看到當年存放故宮南遷文物的建筑墻壁上兩個碩大的、已經變得有些暗紅的字“不拆”后,深受感動。回北京后,單霽翔三次召開故宮院務會,最終由他拍板,決定將“南遷文物紀念館”落戶重慶,在安達森洋行舊址建設故宮學院(重慶),將故宮博物院和重慶的歷史淵源延續下去。
公開報道提到,2017年,單霽翔帶著團隊沿著抗戰期間故宮文物南遷路線,對西南地區15個文物秘密存放點進行考察,故宮準備在西南地區建立一座“南遷文物紀念館”。在單霽翔看來,故宮文物南遷創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范圍最廣、歷時最長、影響最深遠的保護人類文化遺產的奇跡。
不過考察不太順利,因為幾乎所有的秘密存放點都被拆除或者改建。直到單霽翔一行來到重慶南濱路慈云街的安達森洋行舊址時,在小倉庫的墻上意外的發現了兩個鮮紅的大字——“不拆”,這讓單霽翔非常感動。原來安達森洋行舊址雖然屬于文物保護單位,但這個當年裝南遷文物的小倉庫卻并未劃入保護范圍之中,不過在商業街區拆遷征收中,南岸區文保單位害怕這個小倉庫被“誤傷”,專門在外墻上標注了“不拆”二字。
回北京后,單霽翔三次召開故宮院務會,決定在安達森洋行舊址建設故宮學院(重慶),將故宮博物院和重慶的歷史淵源延續下去。2018年1月19日,故宮博物院與重慶市文化委、重慶市南岸區政府簽約,“故宮南遷文物紀念館”落戶南濱路,故宮學院(重慶)分院也在安達森洋行揭牌,故宮講堂、紫禁書院以及數字故宮等6個故宮文化項目相繼落地重慶。
上游新聞記者 孔令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