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除了祭祀、踏青等傳統活動外,在我們西南地區還有一個傳統習俗歷經數百年保留了下來,那就是吃清明粑。那么,清明粑怎么做的呢?
近日,渝北區立人小學的學生們,在老師地帶領下,來到田間地頭,忙著采摘一種野菜。據老師介紹,這種野菜有一個“應景”的名字,叫作清明菜。它是做清明粑不可或缺的食材,而想要采摘到鮮嫩可口的清明菜,這可別有一番講究。“同學們,我們在采摘清明菜的時候要注意,是采摘花下2至3公分的位置,這樣摘下來的清明菜才是最嫩的。”在老師的講解下,同學們學會了采摘清明菜的要領,隨后大家便分組行動,忙著采摘起清明菜來。采了清明菜,接下來就該做清明粑了。將清明菜洗凈切碎過后,就是和面、攪拌、捏團環節,指導老師便開始了做清明粑的現場教學。
一時間,學生們開始上演了一場熱鬧的做清明粑競賽。將做好的清明粑上屜蒸煮15分鐘左右,熱乎乎的清明粑終于上桌了。學生們圍坐在餐桌旁,競相夾上一個清明粑,開開心心地品嘗了起來。
“我們開展這樣的活動,就是讓孩子走進自然,親近大自然,同時也了解清明節的一些知識,以傳承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渝北區立人小學校長張平表示。
渝北臺譚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