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新文,字望涪軒人,生于大唐子昂故里,早年拜岑學恭、黃純堯為師,傳承“三峽畫派”的畫骨風格;以人品入畫,講求山水“比德”說,見畫若見斯人,筆墨所至,山之德性、水之情懷,圍繞大勢、豪勢、趣勢、情勢、構思、布勢與運墨。他的作品不僅僅是書畫界中一股獨特的清流,為人做派更是清風雅致,剛毅正直,在書畫界享譽盛名。
鄧新文多年來在國家、省、市及內部報刊雜志發表大量美術藝術作品等并多次獲獎;1997年第二屆“東方杯”中國書畫銅獎;2005年“皆新杯”中國書畫作品賽三等獎;2006年第三屆“中華名人”全國書畫美術作品大賽一等獎;“唐詩宋詞元曲”全國書法大賽銀獎;同年被湖南中國新聞社美術研究院授予“中國當代書畫百杰藝術家”稱號;2008年與李茂愧先生共同創作的《中華國寶》代表四川省政府獻禮北京奧運。
縱觀鄧新文作品,那數不勝數的尋幽探勝、潑墨弄清彩,令人流連忘返。以擅畫名山大川,氣勢磅礴,仿佛身臨其境;動物畫清秀豐滿、活靈活現,尤其是熊貓畫,質感分明,仿佛觸手可及;其山水畫清爽怡然、淡雅明亮。其風景畫氣勢磅礴巨細靡遺,氣勢恢弘,他的繪畫作品,均充滿想象,空朦,虛幻的神秘色彩,給人以回味無窮的美的享受。
鄧新文的繪畫成就得益于他對中國哲學、三峽地理、歷史、古典詩詞、書畫等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功底尤其三峽畫派的“以山喻德、以水比性、以實為宗、以心為鏡”的思想。鄧新文的畫體現了三峽畫派獨特的畫風:以寫生為立的師法造化;以意境為上的營造勢度;以雄渾為主的審美范疇;以“三遠”為法的格局謀設;以“大斧劈點韻皴”為筆的情緒表吐;以“山為德、水為性”的美感體驗;以地域性為和的群體實踐;山川氣概中見神韻。無論巨堂之制、沉雄之品,還是清疏之調,都圍繞“大勢、豪勢、趣勢、情勢”構思、布勢與運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