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文藝網3月26日17時12分訊(記者 張義 攝影報道)長江三峽的美麗風光,千百年來引來無數文人墨客為之情動,并留下無數經典詩篇和動人傳說,畫三峽也成為眾多藝術家創作的重要主題。26日下午,《墨動三峽——李光燦國畫作品展》在重慶市文聯美術館開幕,60余幅山水畫作全方位記錄三峽之美。
李光燦。受訪者供圖
李光燦,字知三、三峽的風,號石馬山人。1958年生于重慶,現為重慶藝林畫院院長,重慶市美術家協會會員,重慶兩江新區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協重慶創作中心一級創作員,中國國學書畫院副院長,民建會員、民建書畫院副院長,重慶中國畫學會會員,重慶江北區政協書畫院副院長,馮玉祥詩書畫院副院長,重慶現代禪畫院副院長,著名山水畫家。師從四川美院教授、中國著名山水畫家李文信,著名山水畫家陳道學等名家。
此次展出的60余幅山水畫作是李光燦30余年國畫山水的一次總結。在展廳中,最吸引人眼球的還是一幅高1.8米的巨幅作品,這正是李光燦完成于2007年的山水國畫《大三峽》。這幅作品曾在中國軍事博物館展出,還被印制為郵票公開發行。華龍網-新重慶客戶記者看到,李光燦筆下的三峽,既奇峰峭立、波濤萬頃,也蒼潤挺秀、古樸靜謐,不論是雄奇與壯美,還是寧靜與古樸,都有一種潤澤和諧的美,能讓人們感受到大自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李光燦便開始有關三峽山水題材的創作。他曾受邀為重慶市委常委會議廳創作巨幅山水國畫《高峽平湖》,為市委接見廳創作巨幅山水國畫《巴山春曉》,長卷《大三峽》還被作為郵票發行。如今,執著于三峽江水已三十余年,在漫長且孤獨的創作生涯中,堅持對于三峽的熱愛,偏執于三峽一物一景的角力,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
重慶市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陳若愚表示,當前,市文聯為積極宣傳“重慶行千里,致廣大”的戰略視野,彰顯我市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的巨大作用,為進一步推動我市美術事業的繁榮發展,積極推介本土優秀藝術家,精心策劃展覽。他希望廣大藝術家繼續承擔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使命,從當代中國的偉大創造中發現創作的主題、捕捉創新的靈感,深刻反映這個時代的歷史巨變,描繪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潛心創作、用心打磨,創作更多抒寫家鄉山水、謳歌重慶發展的精品力作。
“我很喜歡三峽,看到它就被它的美麗所震撼,所以想把它畫下來。這幅作品我從1996年始創作,到2007年完成,十年間我往返了三峽近20次,最終完成了它。”李光燦說,雖然如今他已步入花甲之年,但回首三峽的那些創作往事,崇山峻嶺、煙云流動、大河奔流與三峽人家仍躍然眼前,當年的創作激情又燃燒于筆端。大美不言的長江三峽,令他陶醉,永遠不朽的三峽精神,更是賦予了他藝術追求的精神,激勵他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默默堅守,傳承創新,讓夢想走得更遠。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4月8日,免費向公眾開放。
部分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