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舞協主席馮雙白作專題講座。重慶之聲記者 王力越攝
重慶文藝網3月20日18時35分訊(首席記者 陳發源)今(20)日,南岸區藝術中心內人聲鼎沸、座無虛席,中國舞協“送歡樂 下基層”名師大講堂在這里開展專題講座。中國舞協主席、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副理事長馮雙白就《當代舞蹈藝術的創新和魅力》同重慶市中青年舞蹈編導、南岸區舞蹈骨干近千人進行分享。
為重慶濃郁的舞蹈氛圍點贊
講座開始前,馮雙白分享了此次講座感受,他說:“來到講座的會場,我以為就是一個小會場,卻沒有想到今天會有這么多舞蹈工作者來聆聽講座,讓我感到很驚訝。”講座上,他對重慶的舞蹈氛圍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近年來,重慶舞蹈事業發展日益漸升,優秀原創節目頻獲佳績。馮雙白特別提到由重慶歌舞團創作的舞劇《杜甫》經典舞段“麗人行”,他說,“近段時間這部舞劇在網上很火,在抖音中搜索達到7億的點擊量,創造了奇跡。”講座上,他對重慶的舞蹈節目近年來所取得的成果點贊。
舞蹈藝術與生活緊密相連
人人都喜歡舞蹈,現在的中老年朋友也喜歡上了舞蹈。
馮雙白說,中國舞協目前也在研發一套健康養生舞蹈,而該舞蹈是由一群熱愛舞蹈的中醫發明而成,通過對人體的穴位、經絡研發而成,對失眠、頭痛的中老年人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舞蹈與每個人的生活都緊密聯系在了一起。
“講座前有人問我,您看起來很顯年輕,這是否與你以前跳舞有關。”馮雙白分享到,通過跳舞能夠讓人慢慢的貼近舞蹈藝術,從而感受到身體語言的力量,如今的舞蹈藝術能夠帶來一種賞心悅目的美,表達一種獨特的內心世界。
當代藝術更要體現人性的力量
講座上,馮雙白分享了此前擔任群星獎評委時,重慶舞蹈《天老爺快下雨》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對該舞蹈也是贊不絕口。
“挑擔子的挑夫,頭戴斗笠、身披蓑衣在重慶的山路上辛勤勞作,突然傳來一聲嬰兒的啼哭,發現挑夫當中有一位是母親,舞蹈巧妙的把蓑衣一卷,變成了懷中的孩子,男人們用自己的背搭建起一個搖籃,在搖籃曲中輕輕搖擺,突然空中閃電、雷聲一響,所有人戴好斗笠、穿上蓑衣,而女子也消失在挑夫當中。”馮雙白回憶,初賽時所有評委都感嘆該舞蹈畫面很美,但就在母親哺乳細節上還需優化,而決賽時舞蹈演員反而更加大膽,讓所有評委都為之震驚,該節目也在當時取得了好成績。
馮雙白說,《天老爺快下雨》節目在舞蹈上的創新、奇思妙想、大膽的設計,跟人性有很深刻的把握性,既有動作層面的設計,又有人性的把握。
馮雙白認為,創新一定不是表面的花里胡哨,不要作表面文章,一定要真的言之有物,把握事物內在的規律,深刻認識人性發展的規律,作為藝術家,在藝術的創新要認識人性,更要認識人性深處最光明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