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來,重慶歷史學界研究并出版了2000余部重慶史著作,初步形成了重慶地方史研究體系。這是記者2月23日從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成立三十周年座談會上獲得的消息。
據了解,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成立于1989年,是在重慶市地方史資料組基礎上成立的學術性社會團體,也是研究重慶地方歷史最重要的學術團體。據不完全統計,改革開放40年來,重慶歷史學界研究并出版了有關重慶史的著作超過2000部,論文資料超過2萬篇,為重慶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尤其是為奠定重慶歷史文化基礎做出了積極貢獻。
特別是近年來,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在通史、城市史、三峽文物考古研究等領域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出版了《重慶通史》《近代重慶城市史》《重慶三峽庫區考古報告集》。抗日戰爭史研究取得豐碩成果,集中全市最優秀的專家研究并出版了《中國抗戰大后方歷史文化叢書》100卷,代表了國內抗戰大后方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
不僅如此,30年來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還承擔了我市“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的論證,參加并完成了《把重慶建設成為現代化國際城市戰略研究?歷史背景考察與論證》,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委托的《重慶城市跨世紀發展目標研究論綱》《重慶城市發展目標研究》相關研究,以及市委交辦的重慶中國抗戰大后方歷史文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一大批任務。去年該研究會提出的“重慶歷史文化體系”成果被市委市政府采納,成為對全市文化建設的指導性意見。
本次座談上公布了由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重慶市抗戰大后方歷史文化研究會共同評選的“改革開放40年重慶史研究重要學術成果”,《重慶文史資料選輯》《重慶通史》《近代重慶城市史》《中國抗戰大后方歷史文化叢書》《抗日戰爭時期重慶大轟炸研究》《重慶歷史地圖集》《巴渝文獻總目》等40部(套)作品入選。這些成果包括了1978年10月-2018年10月期間,重慶市內外有關機關、各高校、各研究機構、各事業單位以及文史愛好者署名公開發表、出版發行,或獲得獎勵認定的重慶歷史和抗戰大后方歷史研究的專著和史料匯編。
座談會上,老中青三代學者濟濟一堂,回顧歷史,弘揚傳統。“今年我們將圍繞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開展一系列的學術活動。”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會長周勇介紹,該研究會正在組織“初心·使命·奮斗—巴渝地區早期共產主義運動文物史料展”,編纂出版《新中國影像錄?重慶卷》《全球視野下的近代重慶叢書》《中國抗戰大后方海外史料譯叢》《重慶近現代城市歷史研究叢書》等系列著作,籌備召開重慶史國際學術研討會等活動。 (記者 匡麗娜 侯金亮 編輯 吳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