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月球內外裝修……”多年前,享譽川渝地區的評書表演藝術家李伯清曾在自己的散打評書里加入了這樣一個夸張的段子,惹得聽眾笑得合不攏嘴。但對科幻作家來說,這不僅僅是一個段子,而是一段確確實實可以寫成小說的絕佳素材:90后作家李唐就把“月球房地產”寫進了自己2019年開年的第一部小說《月球房地產推銷員》里。
賣月球上的房子!這個大開的腦洞你接得住么?記者先帶你來聽聽作者李唐自己怎么說……
主人公專賣月球房地產
在有限的試讀章節里,作者李唐并未在故事一開篇就明確告訴讀者故事發生的年代,但和所有科幻小說相仿,小說的年代人類科技已經高度發達。書中的主人公“我”已經享受上了“核動力燈泡”不說,登門拜訪的朋友“阿鯨”更是一見面就問起“我的蒼蠅,你把它放哪兒了?那可是我好不容易做出來的偵查蒼蠅啊!”
李唐筆下的“我”是一名有點喪的房地產推銷員,他推銷的土地就在月球上。業績不佳困擾著“我”,令他“整個夏天都東奔西跑,依然一無所獲。在公司里,我的業績總是排在最末……推銷不出去那片荒蕪的土地我也沒辦法。我覺得我并不適合這份工作。”這里需要特別說明一下的故事背景是,書里的那個時代,“月球大開發項目”已經在世界各國如火如荼地展開。但“準確地說,那還不是房子,那里什么也沒有,與荒漠無異。我們推銷的是月球的土地。月球的土地可以在各種渠道(公開或非公開,合法或非法)進行交易。月球房地產公司遍地開花,而我供職的就是其中一家。老板通過私人關系,得到了月球的某幾塊地皮。”
就在“我”擔心被辭退,要被那個時代的“效率委員會”抓去進行人生改造時,老板主動介紹來了一個神秘客戶。此時,故事才正式開始。
“這塊土地位于萬戶環形山的東南方,編號ZS51-M170……”“我帶他來到全息模擬室。這里是專門為客戶展示月球實景圖的地方,每一家月球房地產公司都會有。”在這些腦洞大開的描述中,“我”迎來了這位名叫陳滌的客戶,他才20歲出頭,十分急切地想買下一塊月球上的地。陳滌家境優越,母親掌管著一個龐大的家族企業。“作為企業的繼承人,我從小的生活是被嚴格要求的。吃飯、學習、睡覺,甚至上衛生間都有嚴格規定的時間和程序,我必須要遵從母親的指示。”不過,向往自由的陳滌卻愛上了日常照顧他的保姆小蘿,他打算帶著小蘿“私奔”到月球。
而這個還只是“我”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客戶中的一員,他們都想著去月球代表著新生活的開始。李唐筆下的“我”也開始思考“難道去了月球就真的能夠獲得新生嗎?”
月球、科幻只是他內心的“殼”
跟記者聊起自己的創作初衷時,李唐有些矛盾。一方面他直言自己一直有個偏見“作家只有30歲以后才可能真正成熟起來,才能寫長篇小說”;另一方面,今年才27歲的他又高度鐘情于長篇小說。
“只有長篇小說可以讓寫作者盡情地停留于一個自創的世界中足夠時間。你可以盡情地去感悟這個世界的風物,人物的命運,以及世界運轉的基礎。這種滿足感是無法替代的。”李唐說,自己正是在這種無法取代的愉悅“誘惑”寫完《月球房地產推銷員》的。
在李唐自己看來,《月球房地產推銷員》其實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最多算有科幻元素”。“它其實寫的是一幫內心并不堅定的人,試圖去尋求堅定的故事。”李唐說,書中的角色不是天生的勇者,甚至有些懦弱;但他們在盡力認識到哪些是需要捍衛的價值。他們的成長才是自己想表達的重點。
從書名就能看出,月亮無疑是全書最重要的道具。李唐之所以這樣處理,看重的就是“月亮在傳統觀念中,總是某種理念的寄托”。“正像如今的時代,許多信念都不再重要,就連月亮也變得庸俗不堪,甚至成為了生意。這是一個很明顯的象征。”
在李唐筆下,選擇去月球生活的人有著各種各樣的目的,有些是像大航海時代的冒險家,為了實現自身的抱負;有些是為了逃離生活,讓自己的生命更趨向理想。“他們每個人的目的都不同,但都是在尋求自身的完滿。”李唐說,這才是自己想表達的核心。“‘月亮’就像是一個新的烏托邦,讓人們覺得只要換了環境,一切都會好起來。事實真的如此嗎?當然也是因人而異。”李唐強調,自己一直關心的還是傳統的人類精神,內心的信念才是最關鍵的。他希望讀者能明白這一點。
作者簡介
李唐,1992年生,14歲開始創作詩歌。曾獲“紫金?人民文學之星”中篇小說獎等獎項。已在《人民文學》《十月》《鐘山》等發表作品,并出版有作品集《我們終將被遺忘》《身外之海》《酒館關門之前》等。
上游新聞記者 裘晉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