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不少返鄉過年的巫山人發現,近些年來,家鄉立足生態大保護,大力發展綠色生態旅游,家鄉的自然生態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最直觀的變化,便是四面八方的賓客蜂擁而至,在新春佳節之際,目睹巫山蛻變。
實際上,巫山自然生態之變,不僅是當地各部門建言獻策、積極付諸于行動的成果,更離不開每個巫山人的堅持和熱愛。
今日,我們走近“巫山鳥叔”,他是助力家鄉生態保護的代表之一。今年春節,他在當地朋友圈走紅,大家借他的美圖曬家鄉、贊美家鄉的同時,也為他的精神點贊。
金雕翱翔神女峰
“巫山鳥叔”今年50歲,從2011年開始學攝影,2013年開始接觸拍鳥,截止目前,他所記錄的巫山鳥片,已達到了200余種。“巫山鳥叔”,實至名歸。
鳥叔名叫陳光國,就職于巫山縣盛豐能源有限責任公司,是巫山攝影家協會會員。他認為,每一個熱愛拍鳥的人,無一不向往配置高的長焦鏡頭。“其實沒有好的相機不要緊,只要有愛心和耐煩心,就能捕捉到想要的瞬間。”陳光國熱愛拍鳥幾近瘋狂、上癮,他時常在靜謐的氛圍里,獨享人、鳥、大自然的深度融合,體會每次按下快門的美妙。
更多時候,陳光國是在用鏡頭見證家鄉生態變化。就好比兩年前,他在巫山神女峰,發現了國寶——金雕。
那天,陳光國在神女峰景區蹲點拍鳥,突然,崖壁之上,兩只猛禽猛然出現,好似一公一母,翼展平均2米、體長達1米、腿爪全被羽毛覆蓋。陳光國來不及判斷,迅速舉起相機,捕捉到了“大鳥”翱翔藍天的雄姿。
興奮之余的陳光國,第一時間將圖片分享到了中國鳥網上。沒想到,眾多攝影愛好者為之雀躍不已,紛紛留言告訴他,這種“大鳥”在國內絕對少見,名叫金雕,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同時也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鳥類》中的易危種。
金雕驚現巫山,從此載入史冊,近兩年來,陳光國已為家鄉收集金雕畫面達上千張。
據他觀察,巫山金雕通常一早一晚飛出懸崖洞穴,有時好幾天窩在窩里不出來覓食。它們飛行速度極快,一旦盯到獵物,便目不轉睛盯在一處,抓起獵物就回窩進食。
“我見過金雕抓野兔和老鼠,若人們對金雕不造成威脅,金雕便不會攻擊人,相反,金雕會不顧一切的保護自己與同類。”陳光國說。
鴛鴦返巢小三峽
自古以來,鴛鴦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吉祥鳥,象征著堅貞的愛情,比喻恩愛的夫妻。對于鴛鴦的印象,大多數人們停留在鴛鴦枕頭、鴛鴦裝飾物、鴛鴦美術畫當中。陳光國眼里的巫山鴛鴦,多數人沒見過。
他形容,鴛鴦是雁形目鴨科,屬水鳥,也屬候鳥系。5年前,鴛鴦出現在巫山小三峽的數量不多,他偶爾能抓拍到幾對。近3年冬季,飛來小三峽過冬的鴛鴦,可以說是數不勝數,成群結隊。“今年冬季,在小三峽追逐嬉戲的鴛鴦達上百只。”陳光國認為,生態好了,鴛鴦自然返巢歸來。
雖然鴛鴦幾乎是成雙結對,但其實它們喜于群居。據陳光國觀察,鴛鴦的外貌——雄鳥羽色艷麗,光彩照人;雌鳥一身樸素褐色,腹部純白。
“發情期內的雄鳥,頻頻向雌鳥獻殷勤,炫耀自己的艷麗,而雌鳥緊隨雄鳥身側,圍繞雄鳥不住打轉,這時,心領神會的雄鳥跟著做出同樣的表演,隨后雄鳥頻頻向雌鳥曲頸點頭,浸嘴于水中,同時豎直頭部艷麗的冠羽,然后伸直頸部,頭不時地左右擺動,這就是雄鳥在求偶、求愛。隨后,雌鳥不時地伸頭,向雄鳥回應愛意。本來一前一后游的雌雄鴛鴦,突然并肩徐徐游泳于水面,并不時將嘴浸入水中,這便說明,它們已認定了對方,從此形影不離……”
陳光國往往采用簡潔的背景,將鴛鴦百變的姿態呈現得更清晰,他會等待它們展現出特別的動作,隨即跟拍到底。體會鳥兒的生活狀態,便是了解大自然的過程,當長焦對準鳥兒那一刻,他的思緒已與鳥兒一起飛翔。
因為愛護所以潛伏
近年來,陳光國利用節假日休息時間,在巫山楚陽等各地鄉村尋覓野生鳥類,跟蹤拍攝鳥兒們各種習性。“竹雞、紅嘴相思鳥、環頸雉、山斑雞,均是國家三級保護動物……”陳光國說起現在生活在巫山境內的鳥類,如數家珍。
據他了解,很多珍稀瀕臨的鳥類和金絲猴等珍稀動物,近年來逐返巫山。截止目前,已有300余種不同級別的鳥類及數百種珍稀動物在巫山生存。
陳光國的周末,多數是在巫山的山頭與江岸中度過。拍水鳥就去岸上擺個板凳蹲點,拍林鳥就背著干糧去森林徒步。他也時常走在巫山大街小巷,抓拍建筑物上昂首闊步的鳥兒們。
為了不驚擾鳥兒們生活,陳光國往往會偽裝自己,與部隊的軍人作戰一樣,將自己偽裝成一棵樹或一株草,潛伏在植被當中。即便腳麻、衣臟、臉上沾泥土,他都不在意,他認為,唯有尊重鳥類,才能真正拍下鳥兒最放松的畫面。
陳光國有他的拍鳥風格,不會刻意踩點,走到哪,拍到哪,從天亮到天黑,直到他拍到滿意的圖片。他說鳥不是花,不會老老實實站在那給你拍,所以會更繁瑣,但樂趣是無窮的。他的眼神總是跟著鳥兒來,但凡靜下心來,便時時刻刻集中精力,去努力捕捉新奇的角度。
呼吁收起彈弓和鳥網
去年,陳光國與幾個本地拍鳥愛好者,在農村院壩布置了一處迷你的拍鳥場地。那里布滿了花草,不時撒一些谷子和小蟲吸引鳥兒的注意,等鳥之余,大伙沏上一壺茶,遠離喧囂,褪去浮躁。
“每個人泄壓的方式不同,如果既能享受輕松,又能將個人愛好注入,何樂而不為呢?”陳光國是這樣看待的。
據我們所知,陳光國拍的巫山各種鳥類,經常會參與到全國各地的宣傳展出,他的作品深得外地拍鳥大師的青睞,通過他的鳥片宣傳,外地不少鳥友專程來巫山取景。
中國鳥網是國內拍鳥愛好者的聚集地,陳光國是重慶版的版主。今年春節期間,源源不斷的鳥圖上傳,這令陳光國甚是興奮。他告訴我們,長期在大渡口中華美德公園拍攝翠鳥的老攝影愛好者,多達百人,年齡均在60歲以上,這個鳥友隊伍還在壯大;南川金佛山是國內攝影界公認的拍鳥勝地;“鳥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近年頻現重慶,這種國寶級鳥類,在全球也不過幾千只……
“鳥兒選擇的生存環境,必定是綠色自然的。鳥群出現的數量,能判斷一個區域的生態環境變化。”陳光國希望更多重慶人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中,收起彈弓和鳥網,弘揚生態文化,善待野生動物。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李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