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這些古代的豬豬好可愛啊!”2月8日大年初四,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內,8歲男孩李明楊牽著媽媽的手,在該館舉辦的新春文化系列展之“金豬賀歲”上,感受濃濃的傳統文化味。
▲2019年2月8日,重慶市渝中區三峽博物館,《新春文化系列展之金豬賀歲》在三峽博物館一樓臨時展廳展出,展廳里游客正在欣賞清代圓雕玉豬。特約攝影 龍帆
當天上午11點,記者到達三峽博物館門口時,這里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該館大門和中庭均裝飾有“金豬賀歲”的字樣,掛有紅紅的中國結和燈籠,充滿了年味。
“金豬賀歲”展分為“金豬有財”“金豬有福”“金豬有文”三個主單元,通過200余件展品,展示中國千年家豬飼養歷史及衍生文化。展廳里人頭攢動,不少游客來到博物館,看看千年之前中國古代的“佩奇”長啥樣。
新石器時代豬骨遺存、漢代陶豬、晉代玉豬、清代滑石豬、瑪瑙豬、圓雕豬……從四川都江堰來渝旅游的劉湘君聽說三峽博物館里正在舉行“金豬賀歲”展,特別留出一天時間來看展。“在豬年了解與之相關的傳統文化,很有意思,這個展覽辦得好!”劉湘君表示。
“我還是第一次見到唐三彩豬俑呢。”市民任先生被小巧精致的“唐三彩臥豬”吸引,這件展品長12厘米、寬5厘米,表現的是一頭正在休憩的野豬形象。據文獻記載,唐代豬的養殖規模十分龐大,官宦人家養豬數量甚至可達3000頭。
“我找到‘東漢紅陶豬’啦!”一位30多歲的游客高興地對同伴說道,然后拿出手機對著“東漢紅陶豬”拍照。原來,她正在參與此次展覽推出的“集卡贏好禮”互動游戲。游客通過拍照集齊9張展品卡片,就有機會贏得博物館專門為此次展覽推出的文創產品。
記者看到,這些文創產品是以清代圓雕玉豬為主要元素設計的筆袋、書簽、橡皮擦、鑰匙扣、手機支架等。清代圓雕玉豬長9.5厘米、寬5.2厘米、高6.3厘米,豬的額頭上雕刻有長長的鬃毛,背上披著帶有如意紋的蓋毯,看起來圓潤可愛、憨態可掬。文創產品既融入了清代圓雕玉豬的元素,又具有今天生活的實用功能,令游客們愛不釋手。
“這個展覽不僅有溫度、有生活氣息,還體現了我們館的創新力。”三峽博物館館長程武彥表示,“金豬賀歲”展是該館第三次以生肖主題展的方式展現中國農歷年,希望通過展覽,邀請市民到博物館里過大年迎新春,用文化豐富大家的春節生活。(記者 蘭世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