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固然著眼的是藝術和藝術交流,而這次兩地藝術家聯手的考量興許不囿于此。正如此間“西東”的含義不啻為方位之說,那么“叩問”之意就可能更深邃和寬廣。
深圳,中國實施改革開放國策的先率。四十年前,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在中國的南海邊以一個小漁村為圓心畫了一個圈。十年以后,總設計師再度南巡時,小漁村已是一個頗具規模,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國門口岸。三十春秋彈指之間,如今的的國門口岸儼然成就為一個令世界矚目,標志一個偉大民族融入世界民族之林的意愿并付諸行動的現代化國際都市。
重慶,抗戰時期中國的首都,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國戰區統帥部所在地,共和國初期中國西南地區的首府,改革開放以后長江上游的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西部地區唯一的中央直轄市。一個有著光榮歷史傳承,肩負踐行新時代“一帶一路”歷史使命的中國西部國際大都市。
得益于改革開放的造就與推動,兩個具有國際影響和意義的城市在經濟、科技等方面的合作早已進行并卓有成就,而在文化藝術領域,特別是美術方面的聯袂共舉似乎剛剛開始。因此,我以為這次展覽的意義除了展示藝術之外,還在于為兩地藝術和藝術家今后的交流、互動與合作搭建起一個可期的平臺。
曾幾何時,深圳以其中國對外開放最前沿城市所具有的巨大活力,吸引全國各地藝術家乃至國際藝術家紛至沓來。大芬村創造的文化和經濟奇跡曾讓國內外社會包括美術界人士矚目。業內外眾說紛紜,不爭的事實是一批批外來藝術家先后在這座城市安身立命;一批批本土藝術家在這里成長,發展。藝術家群體構成的多元,藝術風格范式的多樣,以及新銳藝術的不斷涌現,成就了這座開放型口岸城市的開放性藝術格局。在這次展覽中,我們可以在他們的繪畫中看到來自祖國各地,基于不同人生經歷、文化背景、思想情感之上的藝術求索,以及呈現于經濟特區社會生活和文化情勢之中的表達與呈現。
參加這次展覽的重慶藝術家多是當今重慶油畫領域的領軍人物和油畫藝術教育的中堅力量。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前期、中期,他們從四川美院、西南大學美術學院等高校畢業,歷經一個時代的磨礪,其藝術精進,在近些年來國內外舉辦的各種展覽上受到廣泛關注和高度贊譽。他們這次展出的作品中,似乎已不見曾以表現鄉土情懷為其主旨的所謂“四川畫派”的風貌。關注社會現實生活,立足當下文化語境,以及開闊的視野,鮮明藝術個性和獨特審美取向,再一次闡釋了“傳承與創新”“開放與包容”——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重慶美術前行奉行的圭臬在油畫藝術領域的生動體現。
這次展覽籌備之時正值舉國上下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的熱潮之中。重慶、深圳,兩個受惠于改革開放的城市的藝術家以他們的杰出創造為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平添了瑰麗的色彩和喜慶的氛圍。
新年之際,預祝展覽取得成功,并期待兩地藝術家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光耀祖國的明天,光耀時代的未來!
(文章作者:凌承緯,系四川美術學院教授、重慶現當代美術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