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文藝網12月21日07時01分訊(記者 張義)互聯網新技術新媒介日新月異,創新內容和形式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怎樣巧妙借力網絡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賦能,以網民喜聞樂見的方式走近、吸引和感染他們,帶動非遺“活”起來?今(21日)起,由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重慶華龍網集團、重慶文藝網共同打造的重慶文藝網“非遺圈”欄目正式上線。用戶登陸“非遺圈”頁面,除可以通過文字、圖片、短視頻等獲得更多關于重慶本土非遺資訊外,還可以線上了解非遺項目,未來甚至還可以購買非遺產品。
重慶文藝網“非遺圈”以本土非遺為主打,重點打造了“非遺要聞”“區縣非遺”“非遺之家”“品牌活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影像非遺”等多個欄目,通過文字、圖片、網絡直播、短視頻等多種形式,對全市非遺工作、非遺產品、非遺傳承人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融媒體傳播,挖掘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深厚內涵。
瀏覽“非遺圈”網頁可以看到,“非遺要聞”主要承載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動態信息;“區縣非遺”主要承載各區縣非遺工作動態信息及非遺項目、傳承人風采等宣傳展示;“非遺之家”分非遺項目、非遺傳承人、非遺園、非遺傳習所、非遺特色小鎮、文化生態區六個子欄目,集中宣傳展示國家級、市級、區縣級項目和傳承人特色、風采,融非遺項目于一體的特色園區,非遺代表性項目的保護、傳承、研究和推廣工作,非遺保護傳承新路徑的特色小鎮,集地域文化、民族文化、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展示等;“品牌活動”常年設非遺博覽會、非遺嘉年華、民間文藝之星選撥賽、區縣非遺活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圖文形式宣傳區縣鄉鎮打造非遺特色名片、挖掘區域特色經濟、提升文化內涵、樹立行業標桿的先進事跡,展示非遺+鄉村振興、非遺+精準扶貧等動態信息;“影像非遺”則以圖說非遺、非遺視頻、匠心直播、微視頻等形式呈現推廣重慶非遺項目及非遺活動。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非遺圈”還將開發“非遺商城”,將為非遺項目及產品提供線上銷售渠道,形成一個集線上宣傳展示與交易為一體的權威宣傳銷售平臺。
據“非遺圈”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文藝網“非遺圈”的建設,是重慶市非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重慶市歷史文化上網工程的重要元素。該欄目由市非遺中心、非遺協會、重慶文藝網具體承辦。目前,“非遺圈”已與各區縣(自治縣)文化委非遺中心建立了良好的通訊員聯絡機制,將共同助力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全面和健康開展。
此外,“非遺圈”還將依托華龍網旗下“十媒一體”及第三方平臺等渠道,利用華龍網PC端、重慶文藝網PC端,重慶手機報、重慶客戶端、政務微博微信集群等新媒體平臺,形成全覆蓋、強分發的融媒體傳播矩陣,營造濃厚的宣傳輿論氛圍,讓重慶非遺借助“互聯網+”進行保護傳承,不斷打響重慶非遺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