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文藝網11月29日21時20分訊(通訊員 蔣興宇)11月26-27日,由北京服裝學院、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榮昌區人民政府共同舉辦,榮昌區文化委、北京服裝學院非遺研究中心、重慶榮昌傳統工藝工作站承辦的重慶榮昌傳統工藝振興“麻縷·再造”夏布文化對話論壇在榮昌區舉行,來自中、日、韓三國的非遺研究專家、代表性傳承人、設計師、企業負責人、學員代表以及相關鎮街、部門負責人等80余人參加活動。
中、日、韓嘉賓在榮昌海棠麻紡公司參觀
海棠麻紡織公司,績麻老人正在進行績麻工藝
國家級傳承人李儉康和嘉賓們介紹榮昌夏布
韓國韓山苧麻國家級傳承人方蓮玉展示韓國績麻工藝
韓國韓山苧麻國家級傳承人方蓮玉展示韓國績麻工藝-搓麻線
活動旨在通過對話和跨界交流的方式,圍繞夏布歷史文化、材料工藝、設計創新三個維度進行討論,呈現夏布文化的多樣性,探索傳統工藝及相關文創產業的發展規律與創新模式,共同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促進榮昌傳統工藝振興,助力文化精準扶貧。
日本麻織物專家橋本薰現場展示日本績麻工藝
參觀苧麻基地
參觀重慶榮昌傳統工藝工作站展覽廳
北京服裝學院美術學院院長、重慶榮昌傳統工藝工作站站長關立新主持對話活動
重慶市榮昌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劉菊華致辭
本次活動共2天,11月26日與會嘉賓參觀體驗,27日對話論壇活動開幕式和分組對話交流。26日上午,嘉賓們首先到榮昌區海棠麻紡織有限公司參觀了包括績麻線、挽麻團、挽麻芋子、穿筘、整經、過漿、編織等7道夏布織造工序。隨后在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李儉康老師家中進行績麻體驗,來自韓國韓山的人間國寶(苧麻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方蓮玉女士和日本的麻織物專家橋本薰女士分別作了韓國、日本的績麻工藝展示。韓國的績麻與榮昌的績麻方式有所不同,主要用嘴、牙齒來完成,加上在腿上進行縷、搓,榮昌的績麻老人主要靠手搓完成,和日本的績麻方式大抵相同。
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副主任鐘建波致辭
北京服裝學院副校長仲叢生致辭
榮昌區加合夏布公司被授予“重慶榮昌傳統工藝工作站培訓基地”牌匾
對話活動分組交流
績麻坊展示體驗后,嘉賓們前往龍集鎮苧麻基地參觀,當地的農民展示了打麻、剮麻工藝。下午參觀了夏布小鎮夏布書畫研究院、夏布博物館、夏布研發中心、榮昌傳統工藝工作站及學員研修成果展覽廳、加合夏布制品公司等地,從田間地頭、企業作坊、農戶家中,再到博物館、研發中心、文創展示廳等,嘉賓們對榮昌夏布有了一個較完整的認識和體驗,為第二天對話論壇積累了實踐體會和學術經驗。
與會嘉賓
11月27日上午,重慶榮昌傳統工藝振興論壇“麻縷再造”夏布文化對話活動開幕式在夏布小鎮信息發布中心二樓會議室隆重舉行。北京服裝學院美術學院院長、重慶榮昌傳統工藝工作站站長關立新主持開幕儀式。榮昌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劉菊華、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副主任鐘建波、北京服裝學院副校長仲叢生先后致辭。榮昌加合夏布制品公司被授予“重慶榮昌傳統工藝工作站培訓基地”牌匾。
對話論壇活動現場,韓國嘉賓作現場展示
之后,對話交流活動正式開始,共分三個小組,來自中國北京、香港、江西,日本首爾、韓國韓山的14位嘉賓,分別從夏布歷史文化、夏布材料工藝、夏布設計創新三個主題進行了經驗分享。他們當中有傳統織造工藝與文化研究員,藝術人類學研究員,夏布織造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民間傳統印染收集和調查人,民藝工作室創造人,北京服裝學院材料工程學院教授,夏布企業負責人,設計師等。不同的身份,不同的閱歷,不同的體驗,由于對榮昌夏布的情懷而聚集在了一起,他們從苧麻的起源,發展,國際國內有關夏布的過去,當下,未來都作了深入淺出,生動有力的講解。同時,韓國的嘉賓把他們的織造工具和麻線、布匹也帶到了會場進行展示,民間傳統印染收集和調查人謝敏把收集到民國時期的甚至更早年代的一些珍貴的印染織物帶到了現場,讓與會嘉賓著實漲了知識,開了眼界。
與會嘉賓在中國夏布小鎮大門前合影留念
(圖片均由余鳳 朱盈瑩 攝)
最后,重慶市文化研究院院長劉德奉對活動作了學術總結。他指出,這次活動舉辦得非常成功,也很有意義,是一次國際學術專家云集的論壇。整個對話論壇活動有聲有色,有說有笑,有高端的理論,有形象的實物,有真實感人的從藝經歷,有耳目一新的創意設計,就如一場有豐富內涵又有溫度的文化盛宴,共同發聲,創新協作,只為我們的傳統文化能夠更好的傳承、弘揚,麻縷,再造,讓我們的麻文化在當下能夠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再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