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下午,市文聯、市評協、巴南區有關領導,有關專家學者來到巴南區李家沱街道,現場觀摩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麻雀藝評”活動。
此次“麻雀藝評”基層文藝評論活動——“詩意人生”活動共由“作品欣賞”“引你入門”“博士問答”“朗誦展示”“故事說藝”“麻雀鬧春”“為你寫詩”“言為心聲”“專家點評”“嘉賓感言”等十個環節組成,在“麻雀鬧春”環節中參會人員對李家沱本土詩人舒展的兩首詩歌的各抒已見、暢所欲言讓活動氣氛達到了高潮。
17日上午,市文聯副主席、市評協主席、重慶師范大學教授周曉風主持了“麻雀藝評”專題研討會。
巴南區文聯主席戚萬凱從"麻雀藝評"的做法、效果、活動影響、存在問題等方面介紹了“麻雀藝評”開展情況。他說,“麻雀藝評”從內容、制度等方面進行創新,是群眾文化生活的“轉換器”。
巴南區基層文化工作者、本土文藝愛好者和社區群眾代表先后發言表示,“麻雀藝評”契合時代發展的需要,讓文藝評論下鄉進村,讓群眾真正成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論者。活動從大眾中團結文藝愛好者,逐步實現到大眾,讓大眾的文化素養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升。
參與研討會的市評協專家學者針對“麻雀藝評”活動中值得提高和改進的地方發表自己的看法。
“建議‘麻雀藝評’活動在‘引領入門’時更加接地氣,帶動群眾進入活動。”重慶市評協副主席、重慶工商大學教授鄧偉說道。
重慶市評協理事、重慶交通大學教授李紅秀表示,“麻雀藝評”活動應該往上傳播到全國,往下走進校園、進入課堂。
重慶市評協理事彭天朗通過分享自己的藝術人生經驗,建議在開展活動時加入分享環節,吸引更多群眾參與文藝評論活動。
重慶市評協副主席、西南大學教授虞吉建議“麻雀藝評”活動在形式上應創新、繼續打磨,推廣上也要充分利用新興媒體,擴大活動影響力。
市評協秘書長衛洪認為,“麻雀藝評”上應“天氣”、中聚“人氣”、下接“地氣”,是基層文藝評論的好形式。
“‘麻雀藝評’之所取得今天的成就不是偶然,跟巴南優良的文藝傳統、豐富的文藝土壤和區委區府的高度重視、文藝工作者的精心組織、群眾的積極參與都有離不開的關系。”周曉風總結到。
巴南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周密表示,聽完專家的意見,有信心繼續開展“麻雀藝評”活動,會從專家引領、群眾參與度、形式上再進行打磨,希望達到讓群眾從旁觀轉變為參與、讓活動從組織轉變為自發、從開展評論達到促進創作的目標。
“這次研討會很有價值,‘麻雀藝評’的出現是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必然和偶然,巴南區讓文藝評論落地生根,滿足了群眾精神文化的需求。”市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楊礦說,“麻雀藝評”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群策群力,弱行政化,輕形式化,圍繞巴南的經濟文化建設,成為重慶文藝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