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文藝網10月29日21時45分訊(記者 吳思佳)10月28-29日,第六屆重慶市戲劇曲藝大賽決賽在渝北文化館臨空文化劇場舉行。2天3場的激烈角逐,30件戲劇作品、18件曲藝作品比拼,最終10個節目獲得一等獎。
重慶市戲劇曲藝大賽是我市重點群眾文化品牌活動,由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中共渝北區委、渝北區人民政府主辦,重慶市群眾藝術館、中共渝北區宣傳部、渝北區文化委員會承辦。本屆大賽自今年7月啟動以來,得到全市各區縣文化部門和高等院校的高度重視,廣大群眾文化工作者、戲劇曲藝愛好者積極響應、熱情參與,新創作了一批講述百姓故事,反映多彩生活,注重地方特色的現實題材優秀戲劇、曲藝作品。
頒獎現場。重慶晨報記者高科 攝
2天3場 10個節目榮獲一等獎
經過2天3場的激烈角逐,戲劇類作品《睡在上鋪的兄弟》《親情訂制》《先叫后叫都是爸》《心中那一抹紅》《夜釣》《山中那棵核桃樹》,曲藝類作品《一封表揚信》《生日禮物》《說“彩”評“禮”》《鐵骨狀元馮時行》等一批主題鮮明、形式新穎,為時代說唱,為人民抒懷的優秀戲劇曲藝作品脫穎而出,獲得一等獎。渝北區、大渡口區、永川區等文化委獲得本次大賽組織工作獎。
四川省戲劇家協會原副主席,國家一級導演查麗芳在評委點評時表示,在此次大賽,無論是題材的廣泛性還是呈現的多樣性,感到非常驚訝,看到重慶戲劇同行的努力,部分作品甚至能夠代表全國水平。重慶工商大學教授,國家一級編劇王逸虹表示,最讓他感到欣慰的是30個戲劇作品都能夠敏銳地撲捉現實生活中人們最為關心的題材和事件,如精準扶貧、鄉村振興、養老、兒童、環保……這些貼近生活的作品,不是簡單的生活再現,而是有著加工提煉和思考,引人入勝。
四川竹琴《生日禮物》。重慶晨報記者高科 攝
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長吳文科表示,本屆大賽演員的整體水平不錯,曲種形式多樣,可以說比往屆更好。尤其是獲得一等獎的演員表演較好、本子沖擊力大、內容也更加感動人。諧劇表演藝術家、首屆中國曲藝牡丹獎表演獎獲得者凌宗魁表示,此次比賽許多作品貼近生活,演員也很不錯。同時,他希望曲藝工作者創作的作品要觸動觀眾,讓他們“能哭能笑”。
母女同臺逗樂觀眾 牡丹獎作品登臺亮相
12年前,22歲的黃秋節登上了重慶市戲劇曲藝大賽的舞臺。今天,她帶著9歲的女兒劉佩函同臺亮相,新穎的形式和優異的表現逗得觀眾哈哈大笑,得到了評委的一致好評,最終捧得一等獎。黃秋節感慨:“我在這個舞臺上摸爬滾打了6屆,就是希望能多出好作品,甚至能代表重慶在全國的舞臺上表演。”
《一封表揚信》講述了孩子偷拿老師手機,給自己的家長發微信,說孩子在校表現不錯,后來家長發現消息是假的……“通過這個故事,我希望家長能多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多關心孩子本身,而不是他的分數。”
故事《一封表揚信》。重慶晨報記者高科 攝
讓黃秋節沒想到的是劉佩函今天的表現尤其出色。“可以說這次得獎是沾了她的光。”黃秋節笑著說,特別是吳文科老師對她評價很高,說一定要讓她在藝術道路上走下去。“今天的比賽算是她藝術道路的起步吧。”
此外,四川竹琴《生日禮物》是由萬州三峽曲藝團青年演員周姮表演。而該節目也是在不久前,讓三峽曲藝團團長、四川竹琴傳承人何菊芳榮獲第十屆中國曲藝牡丹獎表演獎。“優秀的節目就是要讓青年演員接觸,在嘗試中清楚有哪些不足,這樣進步得更快。” 何菊芳說,同時,也希望他們把四川竹琴傳承下去,讓更多人認識竹琴并且愛上竹琴。
為廣大市民群眾更方便的關注參與賽事,本次活動還借助國家公共文化云、中國文化網絡電視、重慶群眾文化云等平臺,通過“互聯網+”公共文化服務模式,采用網絡直播與現場展演相結合的方式全方位進行宣傳推廣,讓更多的群眾便捷地收看此次賽事,讓重慶群眾文化走進全國觀眾的視線,進一步擴大重慶群眾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如果您有本地文化藝術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報料方式:①通過微信“文化巴渝”(ID:cqwhby)后臺留言;②電話:023-63066844,③QQ:2330236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