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不大的書房,掛滿了不同的書畫作品;空著的床鋪上,擺放著畫好的扇子書畫作品;陳舊的書桌上,紅色、黑色、綠色等不同顏色的筆擺成一排……這是重陽佳節當天,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探尋老人晚年生活幸福的模樣,來到北碚區紅巖社區,在六旬老人尚鴻生家里看到的情景。
這位老人感動大家的不僅是精美的畫作,更有老人晚年學藝,十余年執筆奮斗、辛苦創作的繪畫精神,還有晚年生活過得“詩情畫意”,充實幸福的樣子,著實讓人羨慕不已!
好學:重拾畫筆折扇上作畫
今年重陽節,尚鴻生畫好的扇面畫
今年68歲的尚鴻生是原紅巖機器廠的一名工程師,工作時因意外事故導致老人右眼視力殘疾,左腳受傷肢體殘疾。“55歲退休時,家中獨子在北京工作生活,不用去幫忙帶孫子,我覺得一下子就閑了下來,決定要把退休生活過得更充實一些,這才重拾起畫筆?!鄙续櫳f,以前在單位一直很忙,經常要手繪圖紙,有點基礎。
“我以前就喜歡書畫,但一直沒有時間學,退休后才有時間正兒八經學繪畫,練書法。”尚鴻生感慨,人就要活到老,學到老,多學一些知識,多會一些技能,不但可以充實生活,更能陶冶情操,有益身心健康。
就這樣,尚鴻生在知命之年拿起畫筆。由于腿腳不便,他沒去老年大學繪畫班深造,只是在家靠看書自學。尚鴻生表示:“那個書上就跟老師一樣,畫花什么筆,畫葉什么筆,還有眼睛怎么畫,嘴巴怎么畫…..我就跟著書上那樣學?!?/p>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老人的畫功逐漸精湛。一次偶然的機會,尚鴻生看到折扇上也能作畫,美觀又實用,一下子就喜歡上了,便買回白色布藝的扇子開始學習。先是紙上畫草圖,然后再刻畫到扇子上?!霸诩埳献鳟?,需要裱框,既麻煩,成本也高?!鄙续櫳f,自從學會在折扇上繪畫時,他每次出門身上都會帶著兩三把扇子,隨時隨地都可以送人。
堅持:十余年送出上千把折扇
當記者翻動著折扇,看見有縉云山九峰圖、重慶四面山圖等?!拔椰F在已把繪畫、詩歌融入生活,扇面上的素材也都是來自日常生活的所見、所聞、所感。尚鴻生隨手拿起一把扇子介紹,這是今年4月12日,他觀看了《厲害了我的國》的觀后感,在扇面上寫下了“強軍護國”四個字,而“紅巖廠、紅巖魂,兩處紅地世人尊,學習先烈信仰純,三線英雄淚濕襟”,這首詩也是他上個月25日,去參觀了紅巖魂陳列館及渣滓洞和白公館寫下的。
在重陽佳節這天,尚鴻生寫下了“如今生活像美酒,最少要活九十九,三節剛過逢重九,百歲居民從此有”。此外,他還會寫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等主題教育金句在扇面上,贈送他人,傳遞學習。
經過長達十年的磨練,尚鴻生練就了扇面畫的絕活。從最開始一天才能畫好一個扇面,到現在一兩個小時就能畫完,他的扇面畫手藝更是越來越嫻熟,用畫筆描繪出了生活的多姿多彩、用最真實的體會描繪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呈現出退休生活的充實快樂。他說:“家里只保留了幾個心愛之作,大部分扇面畫都送給了親朋好友。十來年,我的扇子都是只送不賣,前前后后送出的扇子得有上千把了?!?/p>
浪漫:自創春聯融進夫妻名字
“尚鴻生老兩口很恩愛,每天出門散步、買菜都是手牽手,相伴左右?!奔t巖社區工作人員黎緗雪告訴記者說:“尚爺爺多才多藝,是社區里的名人,他寫得一手好字,扇子畫也精美,會吟詩寫對聯,還會打天津快板,社區活總是積極參與,常給社區居民帶來歡樂。”
80歲的付云合是尚鴻生家樓下的鄰居,他們也曾是一個廠里的同事。他向記者透露:“每年他家的春聯都是自己寫,去年更是把夫妻兩人名字融進了春聯里,看著很浪漫,夫妻二人一直是社區里的模范夫妻?!?/p>
恩愛夫婦
“上聯是尚行鴻運財生財,下聯是曹運洪邦興芳興,橫批是尚天曹地?!睂Υ?,尚鴻生表示,當時也是即興創作寫下的春聯,把妻子名字曹洪芳和他的名字尚鴻生融入對聯,偶然浪漫一下,讓平淡的退休生活,偶爾也增添一些小幸福。
“洪芳照顧了我大半輩子,洗衣、做飯、拖地她從沒讓我做過。”尚鴻生感激地說,在廠里工作時,時常早出晚歸,四處出差,家里都是她一人照顧,后來出事故導致出行不便。退休后她不離不棄守護在身邊,兩人才真正的朝夕相處,出門時,大家總能看見他們手牽手的畫面。(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陳英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