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文藝網10月12日06時10分訊(記者 劉思然)10日晚,重慶市京劇團大型現實題材劇目《天路彩虹》首演成功,獨特的設計與震撼的表演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為將該劇打磨成優質精品,昨(11)日,《天路彩虹》專家研討會在重慶市京劇團舉行。
文化和旅游部文化部藝術發展中心干部史琦、伍志敏,市委宣傳部文藝處副處長劉貴明,市文化委藝術處處長譚光龍以及文化和旅游部專家組6名人員、重慶市舞臺藝術創作專家委員會4名成員、劇目創作單位7名相關人員出席了本次座談會,就《天路彩虹》首演后打磨方向進行溝通。
重慶市京劇團團長張軍強首先介紹了《天路彩虹》的主創與劇目創作生產情況。《天路彩虹》于2016年入選文化部戲曲劇本孵化計劃原創大戲一類作品。該劇為重慶市京劇團近三十年來首部現實主義題材劇目,也是改革開放40周年獻禮劇目。參與該劇的主創團隊也是一支骨干力量,包括國家一級編劇楊舒棠,國家一級導演王青,重慶市京劇團團長張軍強、黨總支書記程聯群、副書記楊昌喜、副團長周利、副團長張立等。
會上,湖北省文聯原主席、一級編劇沈虹光,福建省藝術研究院原院長王評章,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教授趙偉明,福建省廈門歌仔戲劇團原團長朱偉捷,河北省京劇院名譽院長、一級演員裴艷玲,中央戲劇學院舞美系教授邊文彤共6名文化和旅游部專家組人員,圍 繞《天路彩虹》的打磨方向,在會上分別發言,提出意見建議,讓人耳目一新。
各方專家各顯神通 為《天路彩虹》出謀劃策
“《天路彩虹》具有象征意義,標志民族對幸福的向往和不懈追求。其中加入本土元素如方言,是對地域歷史的光輝記載,有利于增強民族自信。”沈虹光對《天路彩虹》的首演給予高度評價。
趙偉明、邊文彤認為,此劇在景觀、服裝上應留有時間跨度。修筑青藏鐵路是在惡劣環境下,耗費大量周期所完成的壯舉。在服裝和景觀上,建議體現出四季更替、雪山平原不斷變換,給觀眾真實的情景代入感。“我認為卓瑪這個角色是劇中的暖調,如果把卓瑪打扮得更漂亮,與其他人拉開差距,會突出卓瑪的不同。”邊文彤建議道。
朱偉捷、裴艷玲對劇目場景以及演員的分析,也讓劇組人員受益匪淺。
消化琢磨意見 力爭再往前走一步
關于怎么消化和琢磨專家反饋意見,此劇導演王青表示,無論是贊揚或建議,對戲的提高都有很大幫助。此劇編劇楊舒棠在聽完專家的點評后茅塞頓開,“浩大的工程通過普通人父子情、夫妻情、工友情來展現壯舉很難,會思考專家意見,力爭讓這部戲往前走一步。”
“各位專家在編劇、導演、音樂、服裝、演員上的建議很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譚光龍在會議的最后說道,用京劇國粹藝術展示現實題材的故事就像修筑鐵路,是需要攻破的難題,會繼續打磨這部偉大工程和現實題材結合的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