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文藝網10月11日7時05分訊(記者 劉思然)為了修筑青藏鐵路,與患癌妻子生離死別;剛剛喜得愛子,自己卻在筑路過程中意外犧牲......昨(10)日晚,《天路彩虹》在國泰中心上演了一場筑路工人為修筑青藏鐵路而犧牲自我的悲壯史詩,傳統京劇融入現代元素,深深地征服了現場觀眾。
演出現場。記者 李一懿 攝
精彩: 10次掌聲雷動 觀眾齊點贊
張大成妻子身患絕癥,為了不耽誤丈夫修筑青藏鐵路,選擇了隱瞞;藏族女孩卓瑪想起與趙亮青藏鐵路通車后就舉行婚禮而高興地跳起舞蹈;王占奎老婆來信說生了個大胖小子,他卻在之后的修筑過程中不幸犧牲......每到動情之處,現場觀眾都報以掌聲,120分鐘的演出,10次掌聲響徹劇院。
“我是京劇鐵粉,小時候家里條件經濟不允許,現在生活好了,一場戲都不想落下。”不惜耗時近兩個小時,特意從南山趕來的陳老先生今年已65歲,是個地地道道的京劇迷,“昨天彩排時我就來瞧了,今天再看次正式演出,好好過過京劇癮。”
除了過劇癮的,也有"路"轉"粉"的。家住巴南的陳小姐就被張大成妻子的信所感動:“這是我第一次欣賞京劇,沒有想到京劇中也可以融入現代的元素,接受度很高,以后我也是京劇迷了。”
演出現場。記者 李一懿 攝
專注:30天無休排練 再現感人詩篇
兩年的打磨,一個月無休、每天無數次緊張地排練,造就了此次天路彩虹首演的成功。
“這次塑造角色全靠內心感受和細膩的表情,每個動作都是以情而動,有感而發。”飾演筑路工人時,重慶市京劇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員張軍強反復排練,揣摩劇中角色的內心情感,想通過最真實的反應飾演最平凡的筑路工人。
“在二十幾歲時我曾飾演過五十幾歲的角色,現在我五十幾了,再飾演這樣的角色會比以前更成熟、更有代入感。”重慶市京劇團黨總支書記、國家一級演員程聯群在飾演張大成妻子這個角色時,每一次排練都帶著對丈夫的不舍和擔心,仿佛自己就是那個身患癌癥不舍離開的趙秋月。
演出現場。記者 李一懿 攝
“我一直向往藏族女孩天真善良、敢愛敢恨的個性,我覺得特別的美。卓瑪這個角色讓人感覺陽光燦爛,也給人一種美好期待。”重慶市京劇團副團長、國家一級演員周利非常喜歡此次藏族女孩的裝束以及角色展現出的歡快情緒,“這是劇中的暖調,也是筑路眾多困難中的一抹陽光。”
“我在劇中飾演一位藏族老媽媽拉姆,是貫穿整場劇里的一個人物。”重慶市京劇團優秀青年演員何漫清回憶道,在短短一個月的排練時間里,她對著鏡子找角色、琢磨戲,希望帶給觀眾真實的藏族韻味。
演出現場。記者 李一懿 攝
創新:首部現實題材劇目 奏響中國勞動者贊歌
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凍士路程最長的高原鐵路。
此劇講述了一個個平凡筑路工人的故事,以張大成、趙亮、王占奎為代表的青藏鐵路筑路工人,在素有“生命禁區”之稱的惡劣環境中,挑戰生命極限、戰勝重重困難,在世界屋脊上筑造一條最長、 最高、最美的綠色天路 。
“這個戲不討巧,但有分量,有厚重感。”此劇導演、國家一級導演王青表示:“我想在這部戲里把現實中容易讓人忽略的無名英雄呈現在舞臺上,讓觀眾體會到他們所做的選擇一般人做不到。把這樣的題材呈現在舞臺上,在全國也是首例,所以具有挑戰。”
演出現場。記者 李一懿 攝
據了解,重慶市京劇團大型原創現實主義劇目《天路彩虹》在2016年入選文化部戲曲劇本孵化計劃原創大戲一類作品。在首演后,會根據專家的建議和觀眾的反饋意見對劇目再進行打磨,爭取在舞臺上更好地呈現作品。
相關報道:
京劇演繹現實主義題材劇 張軍強與您分享《天路彩虹》背后的故事
10月10日相約國泰藝術中心 品“藏族女孩”周利帶來的“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