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文藝網10月10日6時19分訊(記者 張義)“我比年少時更需要一個父親,他住在我隔壁,夜里我聽他打呼嚕,很費勁的喘氣。看他躬腰推門進來,一臉皺紋……”9日下午,南濱路上精典書店里傳來朗朗誦讀聲,東西、劉亮程、李浩、馬金蓮、阿菩五名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作家及重慶的表演藝術家現場帶來了精彩的文學作品誦讀,這是“中國作家協會‘重慶文學周’——作家與讀者懇談會”上的一幕,當天現場,作家們還與重慶讀者面對面交流文學創作,暢談寫作背后的故事。
東西:寫作時難度越高,翻越后所獲得的快樂就越高
寫作時如何確定創作方向?碰到比你厲害的人會不會有猶豫?有困惑時又是如何走出?相信不少剛剛開始文學創作的人,都有這樣的困惑。在當天懇談會上,有熱心讀者向東西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東西,本名田代琳,現任廣西作協主席。他的中篇小說《沒有語言的生活》獲中國首屆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獎,主要作品有《后悔錄》《耳光響亮》《我們的父親》《不要問我》《猜到盡頭》,多部作品被改編為影視劇。對于一個在文學創作上有這樣成績的人,東西回答,他很羨慕那些年輕的作家,思維活躍,創作高速。東西自嘲,自己的寫作速度則很慢,“有時候20多萬字的作品我要寫半年。”
東西透露,他在寫作時,猶豫和困惑常有,甚至有過“別人寫得那么好,那我還寫什么”、“我這么寫下去有什么意義”的想法,不過,如今的東西告誡這位嘗試進入寫作行業的熱心讀者:“碰到好的作者,是機會,要虛心學習。”東西說:“寫作需要堅持,寫作時難度越高,你翻過去后獲得的快樂越高。”最后,他勸這位讀者,“如果你要寫作,一定要堅持。”
阿菩:網絡作家的誕生是時代與科技手段的產物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全委會委員,廣東省網絡作家協會副主席阿菩是當代知名網絡作家,2011年,他出版長篇神話小說《山海經密碼》登上當當暢銷書榜榜首,主要作品還有《桐宮之囚》《邊戎》《東海屠》《陸海巨宦》《唐騎》《候人兮猗》《大清首富》等。
當被熱心讀者問到“網絡寫作有什么特質,與傳統寫作相比有什么不一樣?”時,1982年出生的阿菩笑稱,“我只是比較年輕而已。”阿菩解釋,一個人如果出生在春秋時期,他要寫作只能用竹簡,再往后就能用到紙、筆,現在的網絡作家與傳統作家寫作問題也是同一個道理。“網絡寫作是時代和科技手段的變化帶來的東西,以前的老一輩作家只能‘爬格子’,而我們這一代遇到了電腦。”
阿菩說,他日常創作速度通常是每小時千字,偶爾思路好的時候兩千字,遇到發揮到極致的時候能夠每小時四千字,他認為,自己屬于創作速度比較慢的“選手”。在阿菩看來,手寫創作的速度跟不上大腦的思維,但是用電腦鍵盤的輸入,就會快很多。“我了解到最頂級的寫手,最快能夠達到一個小時七千字。有人不相信,覺得這比打字員速度還快,其實這是正常的。”
阿菩還談到,網絡作家的發展,讓寫作生態已發生改變,因為網絡寫作的便利可以讓作者用更多的文字來鋪展故事。同時,他認為,除了寫作的人發生改變,讀者也在逐漸養成的一種新的閱讀習慣,越來越多年輕讀者喜歡使用屏幕閱讀。阿菩相信,再過二十年,中國的文學形態又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所以需要適應新的文學,讓新的文學站在肩膀上,站的更高,看的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