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文藝網9月12日22時20分訊(記者 王媛)百年前的重慶乃至中國西南地區是怎樣的?今(12)日下午,“行者——澳大利亞攝影先驅中國回顧展”在重慶長江當代美術館啟幕。現場展出的攝影作品,是125年中來到遙遠中國西南的一代又一代澳大利亞攝影師,以冒險家探索者的奇趣視角拍攝而成,創造了一個獨特的歷史檔案,可視化地記錄20世紀發展變化的中國。展覽還帶來了攝影師拍攝的中國西南地區影像資料,記錄了一些人文風情的歷史片段。
澳大利亞探險家莫理循在中國西南游歷的地圖
本次展覽由澳大利亞文化合作集團、重慶長江當代美術館、重慶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主辦,重慶長江當代美術館承辦,澳大利亞文化合作集團理事凱瑟琳·克羅爾策展。
記者了解到,展覽的攝影作品分為兩個區域,包括超過百年的黑白歷史照片,與當代澳大利亞攝影人拍攝的新作品,兩者共同表現出澳大利亞攝影師們探索式的奇趣視角。
開幕式現場
來自125年前的影像禮物
展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內容甄選自澳大利亞探險家莫理循,作為英國《泰晤士報》駐華首席記者,他是一位與近代中國關系密切的旅行家和政治家。1894年,莫理循從上海出發,走陸路抵達緬甸,途經云南時拍攝了許多影像資料。這些圖像記載了沿途人文風景和旅程的艱苦。一幀幀畫面如同歷史碎片,被莫理循風塵仆仆的腳步帶起,如今再現于觀眾面前。
莫理循旅拍照片
1889年,澳大利亞人羅伯特·洛根·杰克和他的地質隊伙伴們經長江游歷重慶、成都,在逗留數月后經四川通過到云南,越過邊境進入緬甸。這一經歷中,他們留下了許多西南地區的舊時影像。本次展覽中他的幾幅作品也是第一次通過展覽的形式出現在人們面前。
首次參展作品
展覽中還有一位攝影師,哈利·格拉特,他是一名出生在中國南方的澳大利亞人,他的父親是一名商人。1933-1936年,他在廣西、云南等地做染料和布商期間,拍攝了數百張風景、寺廟和其他建筑以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他還寫下一本綜合性的日記,里面存放著他旅行時收集的織物樣本和已經泛黃的小照片。他精通普通話,還會說粵語,并自己翻譯《道德經》。
哈利的私人日記
此外還展出了漢學家查爾斯·帕特里克·菲茨杰拉德的作品。菲茨杰拉德第一次來中國時年僅21歲,他對中國這個陌生的地方非常感興趣,考慮到很少有西方人知道這個國家的過去,他書寫了一本《中國文化簡史》,并在20世紀30年代末回到云南2年,發表了他對該地區少數民族民居的記敘“五華樓”。
少數民族地區居民
當代澳大利亞人的新探索
此次展覽還對當代澳大利亞攝影師和電影制作人創作的作品進行了整理,其中包括初代外交官雪萊·華納和杰弗里·馬金森,1984年重走長征路線的利奧·梅爾、哈羅德·韋爾頓和肯·鄧肯等。
1984年,僅19歲的攝影師助理魏華德參加了一次追溯長征軌跡的調查旅行,從貴州到云南,再到四川、甘肅,最后到了延安。進入四川西北部的著名草原后,他與當地的藏族牧民和城鎮居民有了最記憶猶新的交往和體驗。
追溯長征之路期間旅拍作品
大衛是一名來自澳大利亞的攝影記者和電影制片人,他喜歡肖像畫、旅游攝影。2016年,大衛在澳大利亞駐成都領事館發起的“城光逐影”攝影比賽中獲勝,贏得了去他家鄉米爾迪拉市“姐妹城市”——大理的旅行機會。在這趟旅途中他拍攝了許多大理影像。
沙溪老鎮上的婦女
幾個世紀以來,走馬鎮一直是旅行者繁忙行程中的中轉站。羅伯特·洛根·杰克和他的伙伴們經過時注意到了這里,但他們沒有停留過久,只在地圖上標注了這個地方。
當代澳大利亞攝影師留下的走馬鎮照片
這些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照片記錄著20世紀中國的風采,形成了時空對比的縮影。
現場嘉賓觀眾同策展人凱瑟琳合影
據了解,本次展覽將在重慶長江當代美術館進行為期一月的展出。至10月12日前,有興趣的觀眾都可前往免費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