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白是怎么死的?歷來似乎有三個說法:醉死、病死,和溺死。在青年戲劇導演丁一滕看來,一死了之對于詩仙來說似乎不夠詩意,于是他在新作《醉夢詩仙》里設計了新的結局:失意的李白醉酒溺水后,故事全新開始。20-21日晚,該劇在重慶國泰中心連演兩場,奇特的想象令觀眾大開眼界。
????《醉夢詩仙》劇照,導演、演員丁一滕在劇中。
????丁一滕是當今華語戲劇圈冉冉升起的新星,此前曾是孟京輝工作室演員,在話劇《活著》中與黃渤、袁泉同臺,后來因自編自導自演的話劇《竇娥》一炮打響,在第五屆烏鎮戲劇節創下3分鐘售罄的記錄。《醉夢詩仙》正是他自編自導自演的新作。
????于丁一滕而言,一位跌入水中的詩人邁進的或許不是死亡,而是到了屬于他的,詩的王國。這樣一個切入點,也激發了他更多的想象。劇中,他從李白之死生發開去,讓失意詩人醉酒后溺水卻又誤入另一個世界,在那里相傳有一首具有神奇力量的詩歌,可以醫治疾苦、病痛與苦厄。而今這神圣的詩歌卻只有半首,唯有詩人可以補足全曲,拯救蒼生……
????作品選題來自丁一滕與歐洲戲劇大師尤金尼奧·巴爾巴的一次聊天,他倆相識于2014年烏鎮戲劇節。有一次,尤金尼奧·巴爾巴先生對丁一滕說,中國詩人李白之死的詩意傳說一直令他很感興趣,由此聯想到了命題 ——“一個醉詩人的夢”,他希望丁一滕以此創作出一部新的作品。
????丁一滕認為,中國詩人自古以來就有“達則兼濟天下”的最求,就連最浪漫的李白都會寫出“我輩豈是蓬蒿人”這樣的壯懷篇章。同時,詩人們又覺得“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有一種巔峰的精神存在,背后是內在的逍遙與灑脫。
????他想到,《醉夢詩仙》這個戲,是李白,又不是,看得到詩仙抱月而亡的影子,卻在醉生夢死背后,深化了詩人的痛苦。劇中充滿各種頗具創意的想象,延續了《竇娥》借古喻今、借人談己的思路,但表演方式卻和以前大異其趣,濃烈的先鋒戲劇色彩令人眼界大開。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趙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