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早晨,陽光灑在朱玲的肩上和臉上。一大早,她就坐在電腦前,開始了一天的寫作。
????她專注工作的神情,與正常人沒有區別,但從她右手翻腕打字和坐姿的扭曲程度可以看出,這樣一個平常人簡單的動作,她實則很費力。
????她,就是人稱江北“張海迪”的腦癱作家朱玲。
????歷經艱辛考上大學
????朱玲1985年生于江北區五里店,從小就被確診為腦癱,這注定她一出生,就沒有辦法和同齡人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朱玲7歲時,母親帶她到小學報名,因為不能獨立行走,她被老師“勸退”回家。
????眼看女兒就要失去受教育的機會,父親一咬牙,開始對她進行“魔鬼訓練”。每周4天,小朱玲跟著父親,沿著一條叫“關山坡”的石板路走到觀音橋,再原路返回。
????“我已經不記得在石階上摔倒過多少次,只記得爸爸從來都不扶我,總是讓我自己站起來。”朱玲說。
????經歷無數次摔倒受傷,兩年后,朱玲奇跡般地學會了走路,如愿進了學校。
????身體的“特別”為朱玲帶來很多委屈。有一次在學校有人罵她“笨蛋”,朱玲再也壓制不住委屈,回家抱著媽媽痛哭許久,眼淚擦干后,她安慰自己:“你不能改變別人,但可以改變自己。”
????在嘲諷與鼓勵的交織中,2006年7月,朱玲順利考上了西南大學育才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
????10余年完成50多萬字創作
????小學二年級,朱玲參加一次春游。在這次春游后,她的一篇作文《記一次春游》,被老師作為范文在班上朗讀。“文學的世界沒有殘缺。那一刻,我體味到了被人欣賞,被人肯定的感覺。”此后,朱玲愛上了文學。
????大學畢業以后,她到一家敬老院工作了近兩年,后來由于太喜歡文學,她又回到家中堅持寫作。
????在10余年的時間里,朱玲完成了50余萬字的創作,在《嘉陵江》《江北報》《同伴》等雜志、期刊、報紙發表數十篇文章,其中自傳小說《風雨中的太陽花》長達35萬字。
????“現在一天能打兩三千字吧,有時手沒力氣了就休息一下。”朱玲說,“我想當作家,用我的筆勾畫出對未來生活的希望。”
????如今,朱玲已是重慶市作家協會會員。她以寫作為生,付出比常人多倍的努力。
????用愛心溫暖更多的殘疾人
????“謝謝你,有你做朋友真好。”6月的一個下午,朱玲收到一條短信,這是朱玲的朋友王龍龍發來的,王龍龍是一位重度癱瘓的殘疾人,常年躺在床上。在一次助殘活動中,朱玲和他相識。
????數月前,王龍龍向朱玲傾訴:“我最近很壓抑,很迷茫,感覺遠方迷霧重重,腳下荊棘叢生。”
????“看不見遠方時,不妨看看眼下,我相信你也能找到人生的光。”朱玲告訴王龍龍,曾經她也極度絕望,即便如此,她相信總有一縷陽光,會照亮自己。
????相同的經歷傳遞給絕望中的王龍龍一絲慰藉。在朱玲的鼓勵下,王龍龍心情漸漸平復,如今,王龍龍在一個網絡平臺做直播,每月有幾百元的收入。
????朱玲經常參加助殘活動,在活動中她不僅鼓勵殘疾人堅定生活的信心,還將自己的寫作知識傾囊相授。她現在所住的社區要辦宣傳欄,她主動為宣傳欄寫稿子,從街道的拆違整治到征兵宣傳,她都熱心撰寫文稿。
????社區的領導很感動,說要給她“稿費”,朱玲婉拒了,她在《理解》一文中寫到:“也許,殘疾讓我們成為生活的弱者,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心態上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