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偏愛覓詩魂,天命始知韻律真。長短仄平添意趣,斷須得句慰癡心。” (《學詩》)
“庭院晚風清,不聞啼鳥鳴。樹婆娑,似舞娉婷。樓宇亭亭燈已暗,藍天上,月兒明。十里問安寧,手機遙寄情。恐擾鄰,短信輕輕。思緒好隨晴夜去,紗窗外,又蛙聲。”( 《唐多令·小別》)
……
????重慶文藝網7月17日06時訊(記者 樊國生)退休前,他是渝北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兼文明辦主任、調研員,退休后,淡去“官員”的身份,他潛心于古體詩詞的寫作研究與哺育。在渝北文藝繁榮的大花園里,又辟出一片新的“花圃”。而他,既是這“花圃”里嬌艷的一朵,又是“花圃”的“園丁”。
????“觸詩”也偶然 詩詞聯豐富多彩
????李蜀霖,重慶江北區人。上世紀70年代,在原江北縣仙桃公社落戶當知青,歷任生產隊長、大隊支部副書記、公社黨委副書記等;1980年至1992年間,調任江北縣復興區團委書記,江北縣委黨校教員、科長、副校長。1993年至2011年,擔任江北縣(后改為渝北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兼文明辦主任、調研員,至2011年6月退休。
????由于上過初中、年輕時當過知青,工作中近20年時間都在宣傳文化事業上,李蜀霖對文學工作有著豐富的經歷和濃厚的興趣。
????但真正跟古體詩詞結緣,得從2003年說起。那年,渝北區組織一次處級干部赴上海浦東黨校學習,李蜀霖有幸隨往。在黨校期間,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的面貌與浦東風光,激發了身心放松的李蜀霖的思緒,簡單醞釀下寫就一首古體格律詩來,但他自覺不夠滿意,此詩暫時擱置。
????但學詩之路卻就此開啟。回渝后,李蜀霖去書店購置了王力的《詩詞格律》和《詩韻新編》,從平仄聲韻學起,研習古體詩詞的寫作。
????從此,結合工作,在學習中創作,在創作中研習,李蜀霖的古體詩詞有了很大的提高,幾年后,他的詩詞見諸《中華詩詞》《詩刊·子曰》等詩詞刊物,或市內一些大型活動中。
????他的作品題材很廣,旅游風景、一方風物、眼下時事,皆可入題。表現形式豐富,格律詩、詞、楹聯、曲,皆可成篇。且詩、詞、聯,對仗工整,平仄押韻,意象易懂、意境高遠,充滿生活氣息與時代感。
????談及對吟詩作詞、推敲揣摩的體會,李蜀霖有兩首絕句可概心得——
????“此生偏愛覓詩魂,天命始知韻律真。長短仄平添意趣,斷須得句慰癡心。”(《學詩》)
????“學詩幾載費周章,終日仄平句短長。常愧愚拙無錦字,今朝油墨透清香。”《拙詞喜登<中華詩詞>》
????退而不“隱” 辟“園地”欣欣然
????退休的李蜀霖,并沒有閑下來。
????其實早在退休前,他已在渝北區委宣傳部的籌謀下,參與區文聯、區作協的建立工作。在他的大力參與下,渝北區文聯于2010年12月成立,渝北區作協于2011年1月成立,而他,也兼任起渝北區文聯副主席、區作協主席的職務。
????如今,他還是重慶市詩詞學會常務理事、重慶市楹聯學會常務理事、渝北區文聯副主席、渝北區作協榮譽主席,渝北區詩聯協會顧問等。
????退休時間的六七年時間里,他仍一心撲在古體詩詞的研究與創作里。
????首先是自己創作。退休后,李蜀霖成了“孫行者”(圍著孫子轉的爺爺奶奶輩),在接送孫子上下學的途中,他總會觀察生活、睹物思情,揣摸字句,找找感覺。用心發現,成為他保持“高產”的重要原因。
????要讓古體詩詞發揚光大,首先得有一群人,和一個陣地。
????李蜀霖首先通過渝北區老年詩書畫影研究會的刊物《渝北濤聲》,發現了一些寫古體詩詞的詩友。2014年春節之際,他又聯合雙鳳橋街道組織了一場春聯大賽,在這場比賽中,30多人參賽并提交了春聯作品,這次比賽的成果讓李蜀霖喜出望外,讓他組建團隊的想法“心里有底”。
????2014年10月,渝北區詩詞楹聯協會成立,掛靠在渝北區文化委名下。最初有40來名會員,李蜀霖成為協會主席。與此同時,以協會成員為班底,在渝北區作協的五個專攻方向組別里,古詩與小說、新詩、散文、評論一起,成為一個重要的組別。
????“神交”指導達兩年 育人才誨人不倦
????經過4年發展,渝北區詩詞楹聯協會現已有會員近90名。達到這一規模,離不開李蜀霖的推動。
????2017年,渝北區文化委推出“文以載道--渝北區機關干部文化藝術培訓”課程,李蜀霖開設的古體詩詞班迎來了40多人報名。李蜀霖樂此不疲,為學員們開設專題講座,每次1.5小時的培訓課以外,還會讓學員們積極創作,并將作品上傳群內,進行點評,好的表揚,不足的提出修改意見。一年下來,學員們受益匪淺,還有8位學員發展成為區詩詞楹聯協會的會員。
????更讓李蜀霖驚訝的是,今年,由區文化委組織的第二期培訓班開班,報名人數竟然達到了103人,“太出乎意料了!其中還有20來人是去年參加過首期培訓班的學員。”李蜀霖介紹說。
????首期培訓班學員、渝北區信訪辦副主任渝北區作協張玉蘭說,受家庭熏陶的緣故,自己對古詩詞比較愛好。參加培訓班,李老師講得特別好,讓自己在詩詞鑒賞、文學修養、激發創作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學了后不斷寫,至今已寫作詩詞七八十首,去年底加入協會,今年6月,又被推薦加入作協。“李老師的輔導非常耐心仔細。”在采訪中,張玉蘭不斷強調李蜀霖“老師”的身份,在她看來,李蜀霖沒有“架子”,非常認真負責、和藹可親。
????與張玉蘭有同感的,還有重慶市金鵬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項目經理顏宇,他與李蜀霖素不相識,卻因為詩詞的原因,得其“神交”指導兩年多。
????顏宇喜歡古典詩詞寫作,經常在業余時間寫作,卻遇到了平仄的瓶頸。2016年,一次偶然的機會,經人介紹,他與李蜀霖建立了微信聯系。從此,李蜀霖便通過微信,向他講解古詩詞知識和作品指導。通過李蜀霖的傳道解惑,顏宇積極創作,于去年參加詩詞楹聯協會,同時參加重慶市詩詞學會,成為會員。而“神交”兩年之后,顏宇才于今年春節前的活動上,與李蜀霖有了第一次見面。“李老師對古體詩詞的執著,以及無私傳承弘揚傳統國學的精神值得點贊,他的高產與博學,也值得我們學習。”
????好詩詞共享 傳承弘揚優秀國學是夢想
????在李蜀霖的幫助下,渝北古體詩詞學習研討群凝聚了40多人,經常開展詩詞點評和創作活動。協會對會員的作品進行搜集,好的作品推薦到市詩詞協會的《重慶詩詞》雜志刊登,和渝北區作協主辦的《兩江文苑》公眾號上推廣,以饗文藝愛好者。
????古體詩詞優美,但難免晦澀難懂,令人敬而遠之。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李蜀霖說,新、舊韻之間,他比較推廣“新韻”,通俗易懂、大眾化,“要讓更多年輕人愛上古詩詞,賞國學之美,要避免太多用典和生僻字。要讓優秀的國學在渝北這塊文藝花園里,更好地傳承下去,發揚光大。”李蜀霖坦言,這就是他的夢想。
????李蜀霖主要作品及文學成就:
????出版詩集《敝帚集》,作品在《中華詩詞》《詩刊·子曰》《中國楹聯報》《對聯》《作家視野》《重慶詩詞》等報刊發表,作品獲重慶市委宣傳部“詩詞飛揚黨旗飄”二、三等獎,重慶市文聯“春聯征集活動”二、三等獎等。
????更多精彩信息,敬請關注渝北文藝微信公眾號“藝象渝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