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千年古驛鎮,一品榮昌陶。華龍網記者 姜力菘 攝
中國網重慶5月19日訊(記者 金慧慧)長江是世界第三長河、亞洲第一長河,流經我國11個省市區,它所孕育的長江文明距今已有7000多年。長江文明區域之廣、文化遺址數量之多、密度之大堪稱世界之最。
其支流之一瀨溪河流經重慶市榮昌區,滋養出榮昌陶、榮昌折扇、榮昌夏布三個國家級非遺項目、14個市級非遺項目和87個區級非遺項目;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名、市級代表性傳承人24名、區級代表性傳承人58名。
“榮昌非遺產業為成渝城市群新興戰略支點提供強勁有力的支撐,正在成為長江經濟帶上獨具魅力的‘非遺之城’。”重慶市榮昌區區委書記曹清堯表示,2017年該區文化產業總產值實現62.8億元,正在成長為全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
薄如紙、亮如鏡、聲如磐是榮昌陶特色。華龍網記者 姜力菘 攝
師帶徒 榮昌陶藝俘獲年輕的心
“金竹山,瓦子灘,十里河床陶片片。窯火燒亮半邊天,窯公吆喝悍聲遠。”這首流傳幾百年的民謠描寫的是榮昌陶器的生產盛況。重慶榮昌陶和江蘇宜興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廣西欽州坭興陶并稱中國四大名陶。
榮昌陶主要出產于榮昌安富街道,這里陶土資源豐富,僅安富街道鴉嶼山脈一線,就有一條長約25公里、寬2.5-4.5公里的優質陶土礦帶,總儲量約為1.1億噸。由這種優質、獨特的紫砂類紅、白陶土煉制而成的榮昌陶,胎薄、質堅、類瓷,有著“泥精”的美譽。
2013年11月25日,榮昌陶區級代表性傳承人劉吉芬制作的迷你泡菜壇獲得了第五屆中國美術陶瓷技藝大賽陶瓷造型技藝項目金獎。
劉吉芬1950年出生于榮昌的一個制陶世家,他是第五代傳人。1963年,劉吉芬師從榮昌陶手拉坯泰斗楊學禮,學習手拉坯制作技藝。“拜師那會兒五六十個人你追我趕,十天后我就做出了一個鹽罐。最后留下的只有十來個人,其他人都改行了,做這個還是需要天分的。”
他告訴中國網記者,參加第五屆中國美術陶瓷技藝大賽時,他選擇做一個個頭最小的工藝品。“太小了,要把小拇指放進去做,一般人都做不來,需要深厚的功底。”
對于榮昌陶傳承,劉吉芬深感責任重大。“別的制陶技藝有幾萬名從業者,我們只有幾百人,人數還太少。希望政府以后能夠更加支持我們這種帶徒弟的,徒弟出師后再帶徒弟,這個行業才能發展起來。”
只要愿意學習制陶技藝,劉吉芬不收學費都愿意教。當地的90后青年郭已靖半年前拜劉吉芬為師,學習做陶器,現在他已經能夠獨立制作成品了。他曾偷偷挑戰師傅,做了一個比迷你泡菜壇更小的泡菜壇。
“做的時候手都是抖的,太小了不好拿。我喜歡做一些奇形怪狀的東西,但現在創新還太早,基本功還不扎實。”郭已靖說。
“他還是有天分的,就是懶,貪玩,”劉吉芬說,“我常跟這些徒弟說,做東西要專心,潛心修煉基本功。做鹽罐就專心做鹽罐,鹽罐做好之后你什么東西都能做了,別的樣式都是在這個基礎上變化來的。”
郭已靖曾經放棄學藝,外出打工,后來又回到榮昌。“還是比較喜歡這個,感覺很有發展前途。”
陶寶古街讓你進入陶的世界。華龍網記者 姜力菘 攝
發展非遺產業 打造成渝城市群新興戰略支點
“榮昌非遺產品名錄有120余項,但大多‘養在深閨人未識’,必須要打破非遺保護就是封閉保護的觀念。”榮昌區委負責人介紹,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榮昌夏布逐漸沒落淡出市場,榮昌國有陶器廠相繼破產,其他非遺產業發展出現停滯狀態。
“非遺既要保護,更要傳承,也要用活、用好,回歸生活,在當代生產生活中再現活力。”上述區委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榮昌通過建立三級名錄體系、創建非遺保護基地(園區)、發展非遺文化產業等舉措,促進非遺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2017年,榮昌非遺項目及關聯產業產值突破100億元,其中,榮昌陶器及關聯產業產值35億,榮昌夏布及關聯產業產值31億元,榮昌折扇、榮昌鹵白鵝、榮昌粉條等其他非遺項目及關聯產業產值總計約40億元。
上述區委負責人介紹,榮昌出臺政策鼓勵知名陶瓷企業在榮昌建立研發中心;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合作,為園區企業搭建科技服務、人才培養平臺。目前已簽約建設天津大學榮昌陶瓷產業學院。
“有了產業和人才的支撐,榮昌陶產業在歷經短時期的沉寂之后,有望再度煥發青春,從而使‘窯火千年不絕’。”該負責人說。
區委書記曹清堯認為,堅持走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路子,把非遺變成人們參觀體驗的旅游產業,不失為非遺文化傳承保護的有效途徑。
從2013年開始,榮昌相繼投入24億元打造夏布創業基地、安陶小鎮和中國夏布小鎮,提升非遺產業集聚度,榮昌陶文化創意產業園被列入重慶市級文化創意園。
安富街道是榮昌陶器的主要發源地,榮昌陶器常被稱作“安陶”。2015年以來,安陶小鎮游客接待中心、陶寶古驛道、陶寶古街等旅游設施項目先后落地建成。2017年,安富街道陶產業年產值35億元,接待游客30萬余人次、旅游收入近1億元。
安陶小鎮被列為重慶研學旅行示范基地,榮昌區也因打造“非遺之城”被列為重慶研學旅行目的地。
上述區委負責人表示,未來榮昌將繼續在文旅產業中深度融合非遺文化因子,以大文化、大旅游、大產業實現大融合的文旅產業,加快建設成都、重慶兩大都市周末休閑體驗游目的地,為榮昌加快崛起于成渝經濟帶、打造成渝城市群新興戰略支點提供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