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區后街影視文化產業園,李煉正在布置《守望鄉愁——中國傳統年畫精品展》
????威武的門神、吉祥的福娃、古典的戲劇人物……3月3日至17日,《守望鄉愁——中國傳統年畫精品展》在渝中區后街影視文化產業園舉行。
????一幅幅色彩繽紛的年畫,讓人想起久違的鄉村,勾起心底的鄉愁。
????此次展覽展出的年畫,產地包括重慶梁平、天津楊柳青、河南朱仙鎮、山東楊家埠、蘇州桃花塢、河南滑縣、廣東佛山、湖南灘頭、福建漳州、河北武強以及四川綿竹和夾江,均是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木版年畫代表作。同時展出的,還有數幅無法確定產地的老年畫。
????這些珍貴的年畫展品,來自文物保護志愿者、重慶藏家李煉的個人收藏。10年間,癡迷年畫的他已經收藏了上千幅精品年畫。以個人的藏品,一次展覽集合這么多品種的年畫,在重慶尚屬首次。
????這些年畫的背后,有著怎樣曲折的收藏故事?李煉想建一家年畫博物館,又是出于什么樣的想法?
????在朱仙鎮與年畫結緣 在梁平深入認識年畫
????重慶晨報的記者李煉,今年56歲,是土生土長的重慶人,他第一次正式開始收藏年畫,是在2008年。
????當年,熱愛旅游的李煉到河南開封游覽,在朱仙鎮的年畫一條街,李煉第一次親眼見到中國木版年畫的鼻祖——朱仙鎮年畫。
????10年后,再次回顧這次美麗的“邂逅”,李煉仍難掩內心的激動:“那粗獷奔放的線條、古樸夸張的造型、大俗大雅的色彩,驚艷了我。”
????“都說‘紅配綠,丑得哭’,可朱仙鎮年畫中紅色與綠色的搭配比比皆是,濃烈、亮麗的色彩讓人叫絕。”李煉說,那一次,他一下子就買了幾十張朱仙鎮年畫。
????如果說李煉在朱仙鎮與年畫“初相遇”,那么,在重慶梁平,他則對年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
????2010年初,中國郵政發行了《梁平木版年畫》特種郵票,重慶古老的民間藝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梁平年畫登上中國郵票。
????出于對年畫的興趣,李煉來到梁平,尋訪梁平年畫的傳承人。在屏錦鎮芋禾村二組一個老式的農家宅院,他見到了梁平木板年畫第六代傳人徐家輝。
????在與徐家輝的交談中,李煉了解到,2005年,年近不惑的他經過十多年的反復摸索,才終于完成了第一張按傳統工藝印制的木板年畫《盜令出關》。
????李煉一面為徐家輝的癡心感動,一面又被他創作的年畫感染。梁平年畫樸實敦厚的人物造型、夸張的表現手法、艷麗而沉著的畫面色彩都令李煉深深折服。
????在梁平,李煉還見到了《梁平木版年畫》特種郵票的設計者王虎鳴,這位高級工藝美術師將梁平年畫稱為“中國傳統年畫大花園的一朵奇葩”。
????自此,李煉只要一有機會,就會到梁平收藏年畫。在各種展會上碰到徐家輝,他也會買上一些。
????至今,李煉已經收藏了不少稀有的梁平年畫,如色彩多達13種的《立斧門神》、最大尺幅的《將帥門神》等。梁平年畫屬于套色木刻版畫,最多的一套有13種顏色,這意味著要刻13塊板、套印13次,其難度可想而知。
????兩赴福建漳州 收藏稀有年畫
????在梁平,王虎鳴還曾對李煉說過,中國的年畫中,漳州木板年畫是最有特點的,“特別是紅板與黑板的年畫”。這句話讓李煉一直想找機會收藏漳州年畫。
????2017年大年初二,李煉專門去了福建漳州尋找漳州年畫。當天下午他就找到了漳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可惜吃了閉門羹。他向周圍的人打聽,才知道春節期間,展示館不開放。
????李煉不死心。終于,一個做餅模的手藝人帶他找到了做年畫的老店,可惜,那里也是鐵將軍把門。聽鄰居說,做年畫的老人顏文華已經過世了,也無法打聽到其后人的下落。
????帶著遺憾,李煉離開了漳州。此后,幾經輾轉,他終于通過一個朋友打聽到了漳州木板年畫傳承人、顏文華的兒子顏仕國的聯系方式。
????吸取上次的教訓,趕在2018年春節之前,李煉再次來到了漳州找到了顏仕國。
????讓李煉沒有想到的是,快60歲的顏仕國在一家小區做保安,已經很少做年畫了。問其原因,顏仕國的回答令李煉有些心酸:“我父親臨死前給我留下一句話,千萬別以年畫為生,年畫不養家。”
????李煉告訴重慶日報記者,當時,他在顏仕國的家里看到了“紅板”的文武門神、招財童子等圖案,但卻獨獨沒有見到王虎鳴說的“黑板”年畫。
????在問及顏仕國時,顏仕國才小心翼翼地拿出兩幅“黑板”年畫,李煉一看,憑他收藏年畫的經驗,這兩幅年畫非常罕見,非常珍貴。
????為了給自己的年畫“家族”增加新的品種,李煉只好纏著顏仕國,希望他將這兩幅年畫賣給自己。最終,顏仕國被李煉的執著打動,同意將僅有的兩張“黑板”年畫出讓一張。那天,李煉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錢。
????為推廣年畫 他想建一家博物館
????10年時間,李煉收藏的年畫品種已達12種以上,占目前中國主流傳統木板年畫知名品種的半壁江山。為了收藏年畫,他還自費去了天津楊柳青、山東楊家埠、蘇州桃花塢、廣東佛山等地尋找心儀的年畫,如今家中收藏的年畫數量已經上千幅。
????2018年2月,李煉再次去了朱仙鎮,參加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河南省文聯主辦的“我們的節日”——2018開封·朱仙鎮年文化系列活動。
????時隔10年,李煉發現,這里的人們還是那么質樸,年畫還是那么漂亮。在年畫活動上,集合了朱仙鎮、湖南灘頭、陜西鳳翔、河南滑縣等地的年畫。他將一位河南滑縣年畫傳承人現場展示的年畫全部買下。
????這位傳承人告訴李煉,他一般只在春節時做一些年畫,平時就外出打工。“年畫不養家啊。”滑縣傳承人的這句話,再次震動了李煉。
????“我想盡自己的努力為推廣年畫做點什么。”李煉告訴重慶日報記者,在舉辦此次《守望鄉愁——中國傳統年畫精品展》之前,他已經于2017年初及2017年6月分別舉辦過兩次小規模的個人年畫收藏展。在每次的主題分享活動中,他都發現,對年畫興趣濃厚,提問最積極的,往往還是年輕人。
????“現在的觀眾,特別是年輕觀眾,不是不喜歡年畫,而是不了解。”李煉說,由此,他萌生了建一家年畫博物館的想法。
????建一家年畫博物館,對工薪族李煉來說并易事,“能夠在磁器口之類的老街上建一家博物館是最理想的。實在不行,我準備把自己的舊房子拿出來裝修一下,做一個家庭式的年畫博物館,讓重慶人有一個可以認識年畫、欣賞年畫的地方。”李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