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在合川取景 “重慶造”精品短劇《山楂樹之戀》上線
2025-05-06 20:03:41 來源:重慶文藝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徐云卿)五一假期最后一天,一部“重慶造”短劇為觀眾的假日增添了一抹兼具懷舊詩意與時代溫度的色彩。5月5日,由重慶好故事影業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的精品短劇《山楂樹之戀》在騰訊視頻正式上線。當經典IP與短劇賽道、巴渝山水相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

精品短劇《山楂樹之戀》海報

從小說到短劇 經典IP煥新顏 

《山楂樹之戀》是由作家艾米根據好友的經歷寫成的長篇小說,被稱為“史上最干凈的愛情小說”;2010年,由張藝謀執導的同名電影火遍大江南北,影片中“老三”和“靜秋”的故事,成為了不少觀眾心目中的“純愛天花板”;之后,同名電視劇、話劇也相繼推出,讓這股“山楂樹”風持續升溫。

精品短劇《山楂樹之戀》劇照

多年后,《山楂樹之戀》這一經典IP以短劇的形式再次回歸。“我們不是簡單地翻拍,而是希望用現代敘事語言重構經典。”出品人李海洲表示,“雖然目前是一個快節奏的時代,但是這樣反而顯得《山楂樹之戀》里那種懵懂的真摯情感更加珍貴,需要我們慢下來講故事。觀眾對快餐式內容的審美疲勞,正是精品短劇的機會。”

在大眾印象里,短劇總是與“爽”“短平快”等特點掛鉤,看上去與《山楂樹之戀》的“純真”“浪漫”有些格格不入。如何在保持原作氣質的同時,又適配短劇的特性呢?

李海洲介紹,為了更符合短劇觀眾的審美需求,該劇適當增加了情節、細節和人物,使故事更具戲劇化沖突。但不同于多數短劇的“爽點密集”,該劇采取的就是“反差”套路,采用慢敘事手法和文藝化表達,通過大量細節鋪墊,醞釀含蓄的情感張力,營造出留白美學。

出品人李海洲(左一)與導演鄭正(左二)

這部短劇充滿文藝氣質的背后,與兩位詩人出身的出品人分不開。環球人文地理雜志總編輯、著名詩人李海洲與北京鳳凰聯動影業董事長張小波共同擔任本劇出品人,將詩意融入影視制作,再現那份唯美動人的純凈之愛。

本土團隊聚力 巴渝山水為劇集增添別樣風貌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一部從主創團隊到取景拍攝,都與重慶密切相關的短劇。

導演楊樺(右一)、鄭正(左二)

在主創團隊方面,除了出品人李海洲是土生土長的重慶人之外,導演鄭正、楊樺也是重慶本土導演,兩位導演合作多年,曾聯手拍攝《爸爸的晚餐》《怒吼》等院線電影,榮獲多個獎項。不僅如此,李海洲還為本劇創作了主題曲《相遇就是永遠》,“周二毛”(本名左佳)等不少重慶本土演員也參與了拍攝。

《山楂樹之戀》拍攝周期為26天,全程在重慶合川拍攝取景。劇組曾輾轉重慶、四川、湖北三地勘景,最終看中了合川那保存完好的歷史風貌與山水人文的獨特氣質。

《山楂樹之戀》拍攝現場

“合川是三江匯流之地,這里的山水自帶故事性。”回憶起在合川拍攝時見過的風景,李海洲依然心馳神往,“合川有一段鄉村公路,濃蔭匝地,形成了一個天然的‘綠色隧道’。我們特意租了兩輛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吉普車和公交車,當車輛駛過斑駁光影,我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童年。”

《山楂樹之戀》的核心取景地是位于合川區三匯鎮的中國礦業大學舊址,舊址中57座保存完好的石砌干打壘建筑群,深深打動了劇組。

中國礦業大學舊址

舊址內,茂密植被掩映下,一幢幢建筑古色古香。這里的建筑大多為干打壘結構,由石塊與沙土堆砌而成。“劇中靜秋家、村長家、大禮堂等場景都是在該舊址內拍攝完成的。”導演鄭正介紹,“在舊址的實景拍攝,不僅讓演員們在拍攝時更容易找到代入感,也為短劇增添了歷史的真實感與厚重感。”

此外,合川的淶灘古鎮、鹽井老街、云門石門溪村等城鎮街道、居民住宅、山川田野,也在短劇中有所呈現。

機遇與挑戰并存 重慶影視基因助推精品內容孵化

“重慶就是一座電影中的城市。”李海洲的這句話,道出了這座城市的影視基因。

獨特的自然景觀、深厚的歷史文化,和“賽博朋克”的現代感、濃郁的煙火氣人情味相互交融,賦予了重慶獨一無二的城市氣質,也讓重慶成為了“天然片場”。近年來,重慶影視創作生產火熱,每年吸引超100個劇組在此拍攝,從酒店住宿到服化道定制,從設備租賃到群演招募等,逐漸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

除了院線大屏,還有移動小屏。2024年,微短劇市場規模達505億元,首次超過電影票房。在微短劇創作火熱的背景下,重慶出臺了《重慶市推動網絡影視劇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努力打造全國網絡影視劇創作生產高地。

拍攝現場

“重慶近年來人氣爆棚、流量飆升,這對我們來說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如何將流量轉化為內容價值,是所有本土創作者需要直面的課題。”作為一名“跨界”的影視創作者,李海洲對本土影視產業的發展保持著清醒與熱忱,“我們接下來要做的,還是精耕細作,深度挖掘重慶本土文化,努力創作出更多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渝派影視精品。”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