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陳發源)“這個選題很沉重,我的本職工作是醫生,有治療腦癱病方面的知識儲備,當我接受了這個題材,準備創作這部長篇小說時,我必須要了解更多,在小說創作上花了很多心思,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重慶市作協原副主席、長篇小說《向死而生》作者王雨在新書發布會上說道。

4月18日下午,長篇小說《向死而生》在重慶書城發布,該書以腦癱患者俞帥奇自述的口吻,展開了一幅波瀾壯闊的人生畫卷,小說通過俞帥奇的傳奇經歷,深刻展現了生命的堅韌與不屈,以及人性中的善良與偉大。
跨界創作 醫學與文學的激情碰撞
熟悉王雨的都知道,他擁有著令人驚嘆的雙重身份——既是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教授、博士生導師,重慶市首席醫學專家,又是中國作協會員、重慶市作協原副主席、市文史館員。
在醫學領域,他成就斐然,是超聲分子影像學的重要開拓者和奠基人,曾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中華超聲杰出貢獻專家”等眾多榮譽稱號。
而在文學創作方面,王雨同樣成績卓著,出版了《飛越太平洋》《填四川》《開埠》《碑》《長河魂》等多部長篇小說,作品多次獲得田漢戲劇獎、楊升庵文學獎及重慶市文學獎、文藝獎等重要獎項。

此次新出版的《向死而生》,是王雨文學創作生涯中的又一力作,這部作品不僅展現了他在文學創作上的深厚功底和獨特魅力,更讓讀者看到了他在醫學與文學兩個領域之間自由穿梭、游刃有余的非凡能力。
發布會現場,作者王雨以真摯的情感分享了創作《向死而生》的心路歷程。他說,為了真實、全面地還原腦癱群體的生活面貌,他投入大量時間與精力,深入特殊教育學校、康復中心,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密切交流。他將一個個鮮活的生活細節轉化為寶貴的創作素材。

王雨欣慰地感受到,在當下社會生活中,或許腦癱患者會遭遇不少挑戰和困難,但他們會更多地得到父母、親朋、老師、同學乃至于社會各方的關愛,不少腦癱病人面對現實,不氣餒不放棄。他對此深為感動,在敲打鍵盤的過程中,如同在寫熟悉的人和事。
在創作過程中,王雨不斷嘗試與探索,反復調整敘事角度與表達方式,始終秉持著用最質樸的語言,展現腦癱病人群體堅韌不拔精神的創作理念。
“我希望讀者能透過這些文字,真正觸摸到他們的靈魂,感受到生命不屈的強大力量。” 王雨在分享時感慨萬分地說道。
點贊小說 這是一次對生命的探討
在新書發布現場,來了不少文學、藝術界的專家,也是王雨的老朋友,他們紛紛對長篇小說《向死而生》的發布表示祝賀,也給予了高度評價。
“這部小說繼承了先賢對生死的探討,無論文學還是醫學領域都有著積極的影響和作用。”重慶市新聞媒體作家協會榮譽主席許大立談道,從文學的角度來說,這部小說體現了高超的敘事技巧和細膩的情感溫度,豐富的情節和立體的人物形象,生動地展現了人們面對生死的復雜心理和人生選擇,增強了小說的可讀性。
重慶市文聯原秘書長李耀國說,小說《向死而生》抓住了人們對生命價值意義的關注,以極富情感的筆觸,塑造了俞帥奇這個青年形象,讀來真實可信、可圈可點。作者飽含深情地謳歌了生命的壯闊和人性的繽紛,也昭示著他在創作上的爐火純青。

“在王雨的小說中,這本書的發布是獨一無二的,很不得了。”重慶市文史館員、市文學作品表演藝術學會會長郝鵬壽說,小說用自敘體的方式進行創作,把人物揣摩得那么深刻,從小到大,人物的內心世界都把握得非常清晰;小說情節娓娓道來,沁人心脾。
重慶市作協原主席黃濟人高度評價了小說《向死而生》,認為它填補了重慶文學在關注特殊群體領域的空白,以細膩入微的筆觸、鞭辟入里的洞察,生動呈現特殊群體的生存狀態與精神世界,堪稱重慶文學發展歷程中的重要碩果。
重慶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編輯徐憲江表示,《向死而生》新書的發布,不僅是一場文學界的狂歡,更是一次對生命力量與人性光輝的深刻挖掘與探討。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活動中,《向死而生》數字版權同步發布。目前,該書電子書已在掌閱、微信讀書、QQ 閱讀等熱門平臺上線;有聲書也在微信聽書、微信讀書、喜馬拉雅等音頻平臺與聽眾見面,實現了多渠道、多形式的傳播。

據悉,《向死而生》的發布,不僅吸引了社會各界對腦癱群體的廣泛關注,也為廣大作家注入了創作動力,激勵著更多人創作出反映時代精神、關注社會現實的優秀作品,為重慶文化建設事業添磚加瓦,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重慶出版社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