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陳發源)“我的文學之路,是小學三年級時校長贈予我的一本新華字典而開始,它打開了我對知識的向往,這本字典是我的好老師,也是我的好伙伴,就像是我人生的《葵花寶典》。”4月8日上午,兒童文學作家李姍姍攜新書《米倉山下一塊田》走進渝北區木耳中心小學,帶來以《童年的色彩:文學中的生態與想象》為題的讀書講座,她從文學啟蒙之路開始,為學生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文學課,教授孩子們培養閱讀興趣,提升寫作技巧。

李姍姍深耕兒童文學創作二十多年,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重慶市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創委會主任、重慶文學院專業作家。她創作經驗豐富,已出版《米倉山下一塊田》《面包男孩》《器成千年》等六十余冊圖書,作品屢獲國內外大獎,并被譯成多種語言在全球發行,深受小讀者喜愛。
此次講座,李姍姍所分享的《米倉山下一塊田》是由重慶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兒童散文集。該書延續了作者李姍姍情真意切、清新動人的敘事風格,是其向自己的精神家園“米倉山”致敬的又一力作。全書以季節為序,分為“春播”“夏花”“秋收”“冬藏”四個部分,以小主人公姍丫頭父親外出打工、歸家為時間軸,姍丫頭的生活、學習為主線,記錄了大山里的生活、風物,真實反映了農村留守兒童豐富而又敏感的內心世界。
講座過程中,李姍姍帶領學生們翻開這本充滿童話色彩的圖書,開啟了一場與自然和文學的深度對話。學生們在美文里感受川北傳統民俗文化和鄉村、田園、自然之美;收獲文學素養和寫作技巧;學會克服困難、自我成長;在書中走進最純美的耕種時光,學會如何與大自然對話,培養對自然的熱愛與尊重。
期間,李姍姍通過書中生動鮮活的故事,深入闡述“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理念,引導同學們思考自然與人類的緊密聯系,體會萬物共生的美好。不僅如此,李姍姍還傾囊相授,分享了如何通過閱讀積累素材,提升寫作時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并結合書中的實例,詳細講解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在自然描寫中的巧妙運用,讓同學們受益匪淺。

李姍姍還分享了培養寫作能力的三個“秘訣”。她說,首先孩子們要學會觀察,用一顆童心去觀察身邊的萬物,把所看到的內容記于腦海;其次是要有想象力,對你想寫作的內容在腦海中發散思維,去聯想,去豐富它,讓它更加生動;最后則是進行表達,把所想象的內容全部寫下來,形成一篇文章。
李姍姍還在表達的方法上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她長期堅持的小技巧,就是嘗試用錄音設備把表達的內容錄制下來,然后反復地聽,找出句子中表達不完美的地方再進行修正,長期地訓練,寫作技巧也一定能得到提升。
在講座最后的提問環節,現場氣氛瞬間點燃,學生們踴躍舉手,積極發言,圍繞寫作技巧、閱讀方法,以及書中傳達的生態理念等方面,拋出一個個充滿好奇與思考的問題。李姍姍耐心傾聽,一一作出解答,互動交流中,不僅消除了同學們心中的疑惑,更為學生們的文學探索之路指明方向,并鼓勵孩子們大膽寫作,按照教授的方法去觀察、去想象、去表達,不斷在訓練中培養寫作技巧。
活動主辦方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活動是全民閱讀月系列讀書活動之一,活動為木耳中心小學的同學們搭建了一座與優秀作家面對面交流的橋梁,讓學生們在汲取寫作養分、提升寫作水平的同時,在心底種下敬畏自然的種子,進一步激發了同學們對自然的熱愛、對文學的追求。

據悉,活動由重慶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市少年兒童圖書館主辦,渝北區圖書館、渝北區木耳中心小學校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