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眼TV-華龍網訊(通訊員 李秀玲)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推動文旅融合發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創作出反映南岸民俗風情的文學作品,近日,南岸區作協與南山風雜志編輯部聯合開展了“南山風雜志3-4季度評審會”暨南岸簪花古道作家采風活動。

活動邀請南岸區文聯主席趙瑜、重慶晨報副總編輯廖偉、重慶晚報副刊部主任陳廣慶、重慶文藝網總監姜連貴、南岸區圖書館館長張玲等參加。南岸區作協主席楊金幫、海棠溪街道組織委員付亮、海棠溪敦厚街社區相關工作人員也參加了采風活動。


2021年,海棠溪街道按照黨建引領,多元化治理的思路打造簪花古道。敦厚街上接黃桷埡,下聯上新街前驅路和海棠溪立交橋,此處的房屋多為上個世紀建造的平房。街道社區動員原住居民改建翻新,統一對外墻進行改造,并提供招商幫助和服務。2023年,全長500米的簪花古道對公眾開放,蜿蜒曲折的石板路,帶著滄桑感的舊居,招牌林立、各具特色的小店,吸引眾多的市民前來打卡拍照,也讓市民領略了古道小而美的新顏與原始的風貌。


現場采風的作家對黃桷古道的變化表示稱贊,千年茶馬古道連起了過去與現在,既有傳統的舊貌,又有新奇的感受。作家們表示,要通過文學作品來宣傳簪花古道,寫出重煥新顏的青石梯上,社區與商戶、游客的故事。
活動現場,召開了南岸區文聯主辦的文藝刊物《南山風》3-4季度稿件評審會。在場人員對雜志提出了許多中肯的建議。張玲認為,南岸采風、人文、名人薦書、地方文獻等欄目,可以與南岸區圖書館資源共享。楊金幫認為,雜志質量逐漸提高,從以前單一的文學期刊逐漸發展為以宣傳南岸文化為主要內容的特色期刊。陳廣慶認為,雜志從創刊起就一直注重用稿質量,作者的寫作水平始終與市級媒體用稿保持在一個層次上。廖偉表示,《南山風》是一本成熟大氣的文藝期刊,建議打破傳統,突出特點,注重青年作家的培養,也可以把雜志送入商圈、民宿等,讓傳播價值擴大。姜連貴建議,雜志用圖要更清晰美觀,版式編排上要有創新變化,卷首語可以定期邀請市內外名家撰寫。
趙瑜表示,將盡快與《南山風》編輯部對接,反饋評審會專家意見,爭取把雜志越辦越好。同時,市級媒體負責人肯定了海棠溪街道黨工委堅持以黨建統領、商居聯盟、多元共治為核心的工作新思路,表示副刊將聯合南岸區作協,通過文學作品助推敦厚街社區文旅產業和經濟發展。區文聯也將繼續邀請市級媒體一起走進南岸區各個鎮街,挖掘南岸的人文歷史、鄉土風情、好人好事,為南岸發展出謀劃策,用文字抒寫南岸新變化,用文學助力南岸文旅發展,講好南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