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由重慶市委宣傳部指導、西部國際傳播中心打造的重慶首檔國際傳播融媒欄目《Let's meet》(中文名稱《渝見》),于重慶衛視開播,并在西部國際傳播中心全球傳播平臺同步上線。該節目定位為重慶特色、國家站位、全球視野,力求用國際化語言講好重慶故事,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豐富、多元的重慶形象,為提高重慶國際傳播能力、提升重慶國際形象有效賦能。
國際化視野 為新時代的重慶畫像
重慶地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作為西部地區唯一直轄市,疊加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陸海新通道、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等多重國家戰略。當前,重慶正搶抓歷史機遇,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加速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在這樣的背景下,《Let's meet》立足重慶、放眼國際,聚焦財經、文化、旅游等多個細分領域,通過全方位、多角度的報道,勾畫出新時代重慶的嶄新圖景。節目全程英文播報、中英雙語字幕呈現,精準傳播中國聲音,減少信息誤差,不僅拉近了與國內外觀眾的距離,還實現了中國故事的國際化表達,順應了國際傳播趨勢。在謀求國際合作交流發展的進程中,重慶需要踏上多語言傳播的賽道,《Let's meet》在內容和形式上契合了重慶作為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內陸開放綜合樞紐的時代定位,無疑將成為重慶對外展示的窗口,讓世界無縫感知當代重慶的全新樣貌和發展步履。
多角度切入 讓重慶故事精彩躍動
《Let's meet》下設《陸海財經》《iChongqing》《對話世界》《重慶面孔》《海外大V看重慶》《熱搜重慶》等板塊,內容涵蓋了財經、文化、旅游等多個領域。其中,財經板塊《Bridging News陸海財經》專欄聚焦重慶對外開放、經濟發展領域的重要舉措和新聞事件,深度剖析背后的故事和影響,揭示重慶發展的深層邏輯;訪談板塊《對話世界》專訪外籍知名學者、國際組織代表、駐華大使、駐成渝總領事、外商機構代表、外企高管等,分享他們對中國及重慶經濟、貿易、文化、教育的觀點與看法;文旅板塊《iChongqing》邀請外籍記者用VLOG方式展示重慶文化旅游資源和溫暖和諧的生活方式;故事板塊《重慶面孔》通過訪談和記錄,講述重慶人或外籍友人在渝的工作和生活故事,展現他們的獨特經歷和感悟,彰顯重慶的多元文化與國際魅力;海外媒體有《海外大V看重慶》《熱搜重慶》兩個專欄,前者由海外大V或外籍記者深度體驗重慶,沉浸式展示重慶的自然和人文之美;后者對海外社交媒體上與重慶有關的高贊高流量視頻進行解讀,提供海外看重慶的新鮮視角。節目采取雜志式的編排模式,一方面從多個角度對焦重慶、以多種題材解讀重慶,中心突出、主題多元、綜合性強,使重慶的城市敘事、陸海敘事躍動屏幕;另一方面靈活運用視頻短片、圖片展示、動畫效果等多媒體元素,豐富節目的視覺呈現,讓觀眾直觀感受重慶之美、重慶之新,充分達成了“展形象”的宣傳目標。
跨文化傳播 向世界詮釋重慶智慧
近年來,重慶在多項國家重大戰略的疊加下,將國際傳播與城市發展相結合,積極參與構建中國話語權和中國敘事體系,《Let's meet》作為國際傳播的新窗口,在《Bridging News陸海財經》專欄中對中國現代化偉大實踐、重慶改革發展路徑進行了深入的跨文化闡釋。如,5月11日首期節目中,《Bridging News陸海財經》專欄播出了《萊茵河的汽笛聲》,講述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歐班列(渝新歐)聯通亞歐兩個大陸、助力重慶對外開放的非凡歷程。5月15日同專欄播出《三大產業支撐重慶工業一季度增長》,報道重慶一季度生產總值排名全國第三,以汽車、電子、材料為代表的第二產業增勢強勁,“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正加速構建,為現代化新重慶不斷注入活力。而節目的《對話世界》《iChongqing》《重慶面孔》《海外大V看重慶》等專欄或是以本土視角講述重慶人、重慶事,或是以他者視角看向重慶,減少跨文化傳播中的障礙與隔閡。如5月18日《iChongqing》播出的《打探三峽博物館新館》等,本土特色和國際觀點交織,無不向世人展現了中國方略、重慶智慧,鋪陳出一幅活力四射的城市畫卷,給予新時代重慶、新時代中國一次全新的釋義。
值得一提的是,《Let's meet》充分利用融媒體優勢,除在重慶衛視播出外,還在第1眼新聞、新重慶、上游新聞、華龍網、Bridging News陸海財經客戶端、iChongqing網站以及西部國際傳播中心海外社交媒體矩陣等同步播發,努力開創大小屏融通、內外宣融合的傳播格局,為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文/山城視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