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 跨境犯罪大片的視聽震撼——師生對話《莫斯科行動》
2023-10-07 10:40:14 來源:重慶文藝網

邱禮濤執導的電影《93國際列車大劫案:莫斯科行動》(以下簡稱《莫斯科行動》)定檔9月28日,“兇猛發車”,票房已突破3億。電影以轟動全國的“1993中俄國際列車大劫案”為背景,講述了中俄列車大劫案和中國警察首度跨境追捕的故事。影片呈現的警匪對峙場面的“硬燃炸”,張力拉滿。為了深挖《莫斯科行動》的思想內涵,西南大學師生就此展開對話。

正義與邪惡的殊死博弈

博士生吳春燕:《莫斯科行動》將問題指向全程7692公里的K3國際列車線路,這是我國最長的一條國際鐵路,也是連接首都北京和“第二首都”莫斯科的精神線路。1991年蘇聯的解體造就了幻象的破滅,未來從信仰變成了商機,K3的漫長旅途不再是通往莫斯科的朝圣,而成了流動行銷的貨倉,滿載著天南海北的“倒爺”。蘇聯解體后國家私有化的那一年,K3列車發生了臭名昭著的“中俄列車大劫案”,罪案不止一起,悍匪們將6天5夜的浪漫之旅變成了血腥的噩夢。影片中悍匪頭目苗青山,攜團伙對滿載財富的K3國際列車進行了喪心病狂的連環洗劫,中國警察崔振海帶領警方小組英勇無畏地進行追捕。這部影片給人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博士生導師董小玉:電影《莫斯科行動》以崔振海的“千里緝兇”和苗青山的“徹底瘋狂”,展現了劫匪與硬漢警察之間的生死對決,將正義與邪惡的博弈展現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的多處打斗場景是邱禮濤導演影片的拿手好戲。在地下水宮摩托車追捕中,摩托車的引擎聲、水聲、槍聲交織,摩托車疾馳的速度、警察追逐的速度與地下水開閘傾瀉的速度形成共振,也擊打著觀眾的心靈。這時,苗青山開摩托車攜款逃命,崔振海的小分隊窮追猛打,當裝滿錢的背包被劃破時,苗青山瞬間掉頭開摩托車沖撞崔振海,揭示了邪惡勢力的兇殘狠毒,中國警察的舍生忘死。在火箭基地的大戰中,苗青山與崔振海真槍實彈火拼,崔振海不顧生命危險跳上了苗青山搭乘的戰斗機,瓦西里開汽車攔截戰斗機。整個場面緊張熱烈,展示了警方戰勝邪惡,伸張正義的壯舉。在列車換軌時,苗子文設計了汽車炸彈,不顧列車乘客的生命安危,直接在列車中引燃炸彈,苗子文最終被警察擊斃,毫無人性的邪惡勢力被正義制服。這三處警匪博弈彰顯了“邪不勝正”的主題,讓我們看到唯有正義之師,方能守護人民的安危。導演邱禮濤總能找到自己書寫電影的方式,讓主旋律片產生差異度和新鮮感,在刺激驚險的動作場面下,生發出對社會群像、時代現象的深刻反思。

在細節中凸顯人物品性

碩士生胥心谷:約翰·圖爾斯說過“人物是劇情的本質?!薄赌箍菩袆印返墓适虑楣澋雌鸱?,角色刻畫入木三分,不僅在觀感上給人以緊張刺激的視聽盛宴,在人物塑造上也帶給人深思。對影片中重要的三個角色:崔振海、苗青山、瓦西里,我們如何透過其人物形象,挖掘出其中人性的多面和情感復雜性呢?

博士生導師董小玉:人物形象是一部作品的靈魂,它決定了作品的質量。邱禮濤導演用大量細節,將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有血有肉。

崔振海有著一顆正直坦然的赤子之心,不遠萬里到莫斯科追捕大劫案兇手。在影片開頭,有人向新來的大學生介紹崔隊長的習慣:“要注意這里的整潔,崔隊長有潔癖?!弊屓藦募毼⒅庴w察到崔振海為人的品格:公正嚴明,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是法制法規的堅定擁護者。他始終把正義之法擺在第一位,但法理之下也不乏硬漢柔情。在毛曉明負重傷康復后,崔振海手上帶著傷,拿著酒到病房中“我們悄悄地小酌慶祝一杯”,這酒承載著隊友康復的喜悅與劫后余生的欣慰。正值中國的中秋佳節,崔振海不僅給莫斯科警員帶去白酒和餃子,還給獄中的苗青山端去了一盤熱氣騰騰的餃子,他想用這盤凝結著故鄉情結的餃子,喚醒苗青山心中的良知。

苗青山是一個被欲望徹底侵蝕的人,冠冕堂皇的心理變態,殺人對他而言如家常便飯。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癲狂的笑。初登K3列車時,他聽著肖斯塔科維奇的交響曲,露出“愜意”邪笑;在拆散真真和苗子文時,他喝著紅酒,肆意狂笑;在莫斯科獄中,他看著那碟故鄉的餃子,卻是眸中帶淚的苦笑。冰心曾形容自己的童年是“帶著淚的微笑”,而苗青山喪父后的童年則是“帶著恨的冷笑”,原生家庭的痛苦折磨,催化他變成了一個喪心病狂的惡魔。

瓦西里則掙扎在黑白兩道的灰色地帶,游走于善與惡的邊緣,是影片中最復雜的高亮角色。他曾是當年最早的“萬元戶”,卻因貪欲入獄,妻離子散。昔日徒弟苗青山利用其女兒威脅他。當中國警方和苗青山同時找到他時,他陷入了無法逃避的困境。無論選擇哪一條路,對他來說都存在巨大的風險。瓦西里這個角色的雙面性,在劉德華身上顯得尤有魅力。尤其是他對女兒的舐犢情深,構成了影片為數不多的溫情時刻。

影片中不同的人物形象,相互交織,譜寫出驚心動魄的磅礴樂章。通過人物形象,透析人性內核,我們可以品味出影片蘊含的哲思,即“成為什么樣的人,完全取決于自身”。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家庭和出生,但我們可以選擇用自己人性中的溫暖善良打敗欲望之惡,向著自己心中夢想的那條“鮮花與掌聲”之路前行。

文/董小玉、吳春燕、胥心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