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
黨的二十大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寫入報告。
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重慶華龍網集團聯動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重磅推出“文化中國看巴蜀”主題宣傳,走進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沿線市(區、縣),用文化的溫度和細膩的鏡頭,全景式展現川渝兩地的城市品質和內涵,在新時代新征程中,講好中國文化的故事,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地處秦巴文化與中原文化交融帶的重慶開州,底蘊深厚,人杰地靈。
在這里,你常可以與紅色歲月相遇。
無論是紀念館、遺跡、題刻等不同類型的景點,還是王潤波、王雨青等人的革命故事,行走在這片紅色熱土之上,你會很容易走入那段崢嶸歲月,感受到開州紅色文化的魅力。
在這之中,劉伯承同志紀念館(故居)無疑是一張靚麗的名片。

軍神風骨 帥星閃耀
開州是劉伯承元帥的故鄉,素有“帥鄉”的美譽。
在漢豐街道和趙家街道,分別坐落著劉伯承同志紀念館和劉伯承故居。
劉伯承同志紀念館于1992年12月4日——劉帥誕辰100周年之際正式落成開館。紀念館開放以來,先后獲得“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國家三級博物館”“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等稱號。

青山隱隱,帥館巍巍。來到劉伯承同志紀念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劉帥銅像,以及大門上由鄧小平親筆題寫的“劉伯承同志紀念館”八個鎏金大字。
進入白墻紅瓦的現代仿古建筑,一張張珍貴圖片,一件件實物和文獻資料,通過“立志報國 上下求索跟黨走”“堅定信仰 緊要關頭舉戰旗”“萬里長征 足智多謀善用兵”“厲馬太行 敵后抗戰顯神威” “逐鹿中原 橫掃千軍如卷席”“勇追窮寇 翻天覆地建西南”“金陵治校 軍事理論育將才”“功高不居 鞠躬盡瘁為國是”“風范永存 千秋偉業垂青史”九個部分進行呈現,訴說著劉伯承元帥光輝偉大的一生。
劉伯承故居坐落在趙家街道周都村,劉伯承曾在這里度過了他的青少年時期。1911年,19歲的劉伯承抱著“大丈夫當仗劍拯民于水火,豈顧自己一身之富貴”的信念,離開家鄉,投入革命,走上了上下求索的漫漫長路。
如今的劉伯承故居前,黃桷樹郁郁蔥蔥。故居內,保存著劉伯承及其家人當年使用過的大量物品,記錄了他的成長軌跡,向世人展現了他在開州的點點滴滴。2013年,劉伯承故居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劉伯承同志紀念館和故居開放以來,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者1500萬余人次。大家來到這里,瞻仰軍神風采,追尋紅色記憶。
紅色資源“活”起來
劉帥的背影雖然遠去,但是他的故事還回蕩在這片熱土上,為開州留下珍貴的紅色記憶。
近年來,劉伯承同志紀念館充分利用帥鄉資源,在推進基礎設施提升、創新景區陳列布展、深化劉帥革命精神研究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2022年,是劉伯承元帥誕辰130周年。劉伯承同志紀念館以此為契機,對館居進行了提檔升級。
升級后的館居展陳,展陳實物374件、圖片485張,較過去增加了數量;同時,調整了重點展項,展陳中人物的生平業績更加清晰,人物特點更加突出,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展陳手法也進行了較大創新,增加了藝術作品創作45件、復合場景5個,同時新增新型多媒體展項、智慧化導覽系統、人機互動平臺等設施,使觀眾沉浸感、體驗感更強。
同時,劉伯承同志紀念館也一直致力于紅色文化研究和紅色文物保護。

劉伯承同志紀念館編撰了《劉伯承元帥的故事》《劉伯承與重慶》兩本專著,即將出版,為進一步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提供了內涵支撐;向全國收集了關于劉帥的研討文章22篇,形成研究文集;舉行“緬懷元帥偉績 賡續紅色血脈”劉伯承同志誕辰130周年研討報告會;設計制作《為人民立功 光榮得很——劉伯承元帥誕辰130周年》紀念郵冊及首日封,以“方寸郵票”緬懷元帥偉績……多種形式,鮮活而又生動,將學習和弘揚革命精神引向深入。

在文物保護方面,劉伯承同志紀念館新評定一級文物7件/套,二級文物17件/套,三級文物102件/套,館藏珍貴文物已定級285件/套。為了更好保護珍貴館藏文物,紀念館改擴建文物庫房,購置配備了庫房文物專用儲藏柜架、恒溫恒濕設備、文物囊匣及庫房輔助裝備等,完成了文物庫房標準化建設。
目前,紀念館還對劉伯承故居本體和館藏重點文物開展了數字化保護工作,進行數字化信息采集、建設智慧化管理平臺、制作數字動畫作品、建設智慧化導覽平臺等。
帥鄉紅色元素走進千家萬戶
劉伯承元帥的軍神風骨與家國情懷,至今仍然影響著世世代代的開州人。各種各樣的活動,表明著人們從未忘記劉帥的光輝業績和崇高品德。

在“我們的節日?清明——劉伯承元帥追思會”、劉伯承同志誕辰130周年群眾性紀念活動、“緬懷元帥偉績 賡續紅色血脈”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等活動中,人們匯聚在一起,緬懷劉帥,學習他崇高的革命精神和優秀的思想品格。
去年以來,“緬懷元帥偉績 賡續紅色血脈”永遠的豐碑——開國元帥劉伯承生平業績巡展巡講活動,走進了機關、學校、社區、農村、企業、軍營,1.35萬名觀眾參觀了巡展巡講。
據介紹,為了讓更多人體會劉帥的風骨,劉伯承同志紀念館一直著力用好紅色資源。
除了利用自身展陳、出版《軍神》館報、更新網站內容等方式為公眾多平臺展示劉帥革命精神,劉伯承同志紀念館還廣泛參與了開州區紅色美麗村莊建設、帥鄉氛圍營造、紅色書畫展覽、紅色旅游等項目,提供與劉帥相關的史實資料、參與方案設計等工作,使帥鄉紅色元素得到廣泛傳播。
歷史川流不息,前輩的背影雖然遠去,但劉帥的精神已根植于開州這片土地。千年古邑,因為這段紅色記憶而增添了代代相傳的精氣神。
聯合報道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天春 徐云卿 張雅萍
四川新聞網-首屏新聞客戶端記者 何佳欣
(圖片、視頻來源:劉伯承同志紀念館)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