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考語文》是語文特級教師陸志平于2023年出版的新書,全書選文30篇,是作者自1998年參加語文課程改革以來的學習與思考心得。全書分為“語文課程改革的趨向”“語文新課程建設”“語文教學實踐”三個主題,是作者對紛繁復雜的語文課程改革的理性分析,具有教育研究的針對性與學術性。為深入尋繹語文課改路徑,西南大學師生就此展開對話。
時代呼喚語文教育改革
研究生段晨煜:世紀之交,人類社會風云激蕩,面對深刻的文化轉型,陸志平老師提出“時代呼喚語文教育改革”的觀點。他在《思考語文》中梳理了語文教育的現狀、問題與對策,以及語文課程改革的方向、理念、思路和舉措;探究了語文新課程標準的主要特點、突破與創新,闡釋了語文素養、語文學習任務群、語文大單元教學的設計等重要概念的價值、內涵、特點以及實施。請問您認為在信息化、全球化、個性化的時代,語文教育應當如何作出改革創新呢?
博士生導師董小玉:面對教育新理念、課程教學新理論、學習科學的新成果,面對語言學、文學、美學的新發展,面對世界其他國家母語教育的新經驗,語文課程應具備更加開闊的視野,保持與時俱進的學習品質,科學應對,改革創新。
首先,信息化要求語文教育需重點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品質。信息時代的特征就是信息量大、新知識層出不窮。學校難以將人類所有知識傳播給學生,因此,陸志平強調“學校教育必須精選學生終身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讓學生學會學習,掌握獲取新知識的能力”。面對紛繁復雜的信息,語文教育須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能運用和檢索多種工具書、運用多種現代媒體接受和獲取信息,使用現代技術和手段傳遞與交流信息。
其次,全球化要求語文教育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開放心態。全球化的潮流已不可逆轉,學生必然會接觸更多的外來文化,因此,語文教育要處理好民族與世界、傳統與現代、實用與審美的關系。面對多元文化,學生需要保持尊重與理解的態度,以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鑒別能力,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精華。
第三,個性化要求尊重人的個體發展。陸志平老師認為“工業社會大批量、標準化、流水線的生產方式,已不合時宜”。創新是促進社會生產力提高的關鍵因素,語文教育需要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追求個性化的社會里,語文教育需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方式。
聚焦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研究生段晨煜:《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根據新時代的新要求,繼承我國語文教育的優良傳統,對2011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進行修訂,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習評價等方面有所突破和發展。陸老師認為2022年版的語文課程標準“聚焦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那么,語文教育應該如何聚焦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呢?
博士生導師董小玉:2022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以語文核心素養為綱,對課程目標體系進行重整。陸老師認為:“核心素養集中體現了語文課程的育人價值和目標,體現了語文課程的特點和對人的發展的貢獻,體現了新時代立德樹人的要求”。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祖國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它在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總目標下,必然要承擔相關的素養型育人目標。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構建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是學生在語文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對原有“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整合與提升。語文核心素養統籌兼顧語文的工具價值與人文價值,并指出了語文課程的語言文字核心地位以及綜合實踐化的育人路徑。這就化解了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之間鐘擺式拉鋸的難題,彰顯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程基礎,重塑了語文課程立德樹人的育人理念與育人思路。
從單篇教學到大單元教學
研究生段晨煜: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以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為綱,以學生的語文實踐為主線,設計語文學習任務群。作為課標規定的語文課程內容,任務群的學習需要分解成專題,專題進入教材就以單元的形式呈現。陸老師認為:“語文大單元教學并不是不要單篇教學,關鍵是要有單元的整體思考、整體設計,發揮單元中單篇文本綜合育人功能”。如何理解單篇教學和大單元教學之間的關系呢?
博士生導師董小玉:語文“大單元教學”與“單篇教學”并非相互對立,需要根據單元整體設計來處理單篇教學問題,明確每一個單篇文本在單元整體設計中的定位,改變圍繞單篇文本的分析型教學套路。陸老師指出“長期延續的單篇分析的教學方法,把課文搞得支離破碎,語文教學千篇一律”。傳統單篇教學圍繞著課文的主題思想和寫作特色,分段分層地“肢解”課文,以至于形成了固定僵化的教學模式。
語文大單元教學是基于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每個語文學習任務群都是由一個個單元組成的,是幾個同類的單元組成一個群,這順應了語文課程從知識本位向素養本位轉型的需要。“大”表明大單元并非同類知識內容的簡單組合,而是目標、任務、情境、內容、學習方法、評價多種元素的整合,它已經不是一個知識內容的單位,而是一個指向素養的課程細胞。大單元教學需要遵循單元整體設計思路,統籌安排主題、情境任務、學習活動、學習評價和技術支持,考慮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研究教材編者所設定的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在研究內容的基礎上,再根據學情進行調整,擬定具體化的素養型教學目標。正如陸老師所說,“語文大單元教學致力于讓學生去學習血肉豐滿的語文”。
文/董小玉、段晨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