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一年四季 ,二十四時;風景更迭 ,各美其美 ;手握剪子 ,紙呈其意;穿梭其間 ,感潤于心。
每個節氣都是一首詩,一首民間小調,是斗轉星移中的百姓煙火,是四季更替里的柴米瓊漿。今推出“剪紙說節氣”欄目,邀請重慶市非遺剪紙傳承人,“剪裁”節氣故事,展現非遺魅力,用大地上蓬勃生長的詩行吟誦民族血脈里的基因故事。

(詩詞)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簡介)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一般從公歷2月18日或19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而稱為雨水。
(氣候)
雨水節氣的涵義是降雨開始,雨量漸增。通常,在二十四節氣的起源地黃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氣寒冷,但見雪花紛飛,難聞雨聲淅瀝。雨水之后氣溫回升,雪漸少而雨漸多。而在氣候溫暖的四川盆地,即使隆冬時節,降雨也不罕見。除個別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終止。
(農事)
雨水節氣,油菜、冬麥普遍返青生長,對水分的要求較高。此時,適宜的降水對作物的生長非常重要,正所謂“春雨貴如油”。而大小麥陸續進入拔節孕穗期,是最需要肥料、最怕水的時期,有“尺麥怕寸水”之說。華北、西北以及黃淮地區此時的降水量一般較少,若早春少雨,雨水前后需及時春灌。淮河以南地區,則需防備春雨過多,導致濕害爛根。華南雙季早稻育秧已經開始,需注意抓住“冷尾暖頭”,搶晴播種。
(物候)
雨水三候是:“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指的是水獺開始捕魚,它們將魚擺在岸邊的樣子如同先祭后食;大雁由南往北飛;草木隨著大地中陽氣的升騰發出嫩芽。花草樹木的生長變化也是有節氣特征的,雨水三候對應的花信是“一候菜花,二候棠棣,三候李花”。

(習俗)
雨水時節有回娘家、接壽、拉保保等習俗。
拉保保
“拉保保”是四川一些地區的習俗。舊時人們為兒女求神問卦,看自己的兒女好不好養,更怕獨子夭折,一定要拜個干爹,即“保保”。此舉年復一年,傳承至今,取雨露滋潤、保護生長之意。也有不擇時間地點,如在寺院山門前或道路上“拜拉路干爹”、“上門拜干爹”的。要拉干爹的父母手提裝好酒菜、香蠟、紙錢的竹籃,帶著孩子在人群中找準干爹對象。一旦有人被拉著當“干爹”,大都爽快應允,認為這是對自己的信任,也是雙方聯絡感情,共同關心子女成長,祝福美好生活的體現。

回娘家
“雨水節,回娘家”是流行于川西一帶的漢族節日習俗。到了雨水節氣,出嫁的女兒紛紛帶上禮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子女的婦女,須帶上罐罐肉、藤椅等禮物,回家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
接壽
雨水節上,女婿送節的禮品通常是一丈二尺長的紅棉帶,稱為“接壽”,祈求岳父母長命百歲。送節的另外一個典型禮品就是“罐罐肉”:用砂鍋燉了豬腳和雪山大豆、海帶,再用紅紙,紅繩封了罐口,給岳父岳母送去。這是對辛辛苦苦將女兒養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謝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女婿送節,岳父岳母還要回贈雨傘,讓女婿出門奔波,能遮風擋雨,也有祝愿女婿人生旅途順利平安的意思。

特別鳴謝:重慶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重慶市文藝志愿者協會理事、 重慶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重慶市堰興剪紙代表性傳承人 徐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