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重慶非遺打開元宵·棕編
2023-02-05 09:25:57 來源:重慶文藝網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元宵燈會上,不僅有舞動的各色“游龍”,還有孩子們手中把玩的各色棕編小動物。

這個元宵,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棕編手工藝”代表性傳承人楊乾波獻上一條棕編白龍,從這里,感受燈會上的市井喧騰。

11

棕編,是漢族傳統(tǒng)手工技藝之一,是以棕櫚樹葉為原料編制的工藝品。棕草制品,古來有之。長江流域的棕編主要產于陜西南部的漢中、四川、重慶、貴州、湖南和江南等地。其中玩具類棕編以白色或棕葉原色(綠色)棕絲為材料,以編扣、結、穿等技法編制成稚拙可愛的魚、青獅、白象等。

2011年,棕編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傳承人檔案:

楊乾波,重慶市非遺協會會員,棕編手工藝代表性傳承人,重慶工藝美術協會會員,重慶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從小跟隨父輩學習棕編技藝,并從以前的棕衣棕帽的基礎上開創(chuàng)出許多特色手工藝品。采用大山里的棕葉經過蒸煮烘干等過程,并在傳統(tǒng)編織基礎上融入多環(huán)扣編技藝,使作品造型更加生動。多次參加市內外展演活動,并獲獎。近年來為了進一步增強青少年的動手能力,增加他們對中國傳統(tǒng)手工藝棕編藝術的了解,長期在市內各大中小學傳習棕編技藝。

 

文案、制作:杜典韻

設計:唐林

審核:陽東霞

監(jiān)制:姜連貴

出品:重慶文藝網 華龍網集團文化藝術中心

鳴謝: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